中国森林公园40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诞生至今,中国森林公园已走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这40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经历变革和转型激荡的40年。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森林公园,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可持续发展”再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的绿色发展”的国家发展历程。并在我国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推动下,发生着性质和功能的转变。中国森林公园已经形成一条清晰但又相对曲折的发展脉络,其发展历程呈现出一定的内在规律和逻辑。以历时性视角,对中国森林公园发展过程中的这些内在规律与逻辑进行探索,对指导时下及未来森林公园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关中国森林公园的研究数量较多,研究内容上表现出实践应用研究多于基础理论研究、横向研究多于纵向分析的特点。缺少用时间的轴线、辅以时代变迁的大背景,对森林公园发展进行的深层次分析。有必要在目前中国国家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从社会-生态转型等社会生态学视角分析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的演变历程,丰富森林公园的基础理论研究,明晰森林公园当下的定位及未来的发展。借助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将森林公园的发展纳入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进行分析,在国家与林业行业战略转型和森林公园价值转向的多重路径中确定研究框架。追溯中国森林公园诞生的背景,探究中国森林公园的演变历程、特征、路径,分析中国森林公园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森林公园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主要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1949-2019年间有关森林公园的管理文件、政策法规、新闻报道、期刊文献、专业书籍、会议发言、典型案例等1685个基础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解析推动森林公园管理导向及功能定位发生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或政策,明确中国森林公园经历了“林业多种经营项目(1982-1991年)——林业第三产业(1992-1997年)——多维度发展的林业绿色产业(1998-2010年)——自然保护地和社会公共事业(2011年至今)”的演变历程。(2)以社会-生态转型理论为基础,从经济转型、文化转型、生态转型、思想意识转型等角度,结合近40年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游客量、城镇化率、森林公园数量、森林公园建设资金来源、国有林场职工年平均工资等量化指标,分析森林公园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进程、投资模式、管理模式、管理导向、性质及功能定位、产品特征等,明确了中国森林公园的演变特征及演变路径。中国森林公园的演变特征为:从“经济效益优先”到“生态和社会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森林公园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主次之分,在其管理目标和经营实践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中国森林公园的演变路径为:“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地”的属性变迁、“经济产业—社会公共事业”的功能演变、“逐利—逐绿—逐义”的价值转向、“封闭—开放—融合”的格局转化。(3)森林公园的演变与国家及林业行业发展战略调整、行业管理导向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实践、森林公园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诉求密切相关。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基础,构建以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复制动态方程,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分析各参与主体在森林公园演变过程中的决策机制及影响因素。明确森林公园在演变过程中受到公众敏感度、部门公信力、政府形象效应、行业监管力度、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推行成本、激励和惩罚力度、地方政府的实施成本和资金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和森林公园的政绩风险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初始水平对森林公园的演变有较大影响;来自上级的惩罚和政绩风险是森林公园演变持续稳定的推动因素;合理区间内的政府推行成本及资金支持是推动森林公园演变的重要因素;公众需求对政府的策略选择及森林公园演变产生积极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森林公园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1)建立“政府主导”的资金保障制度。(2)协调“两位一体”的基层管理体制。(3)激发森林公园经营转型的内生动力。(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考核机制。(5)融入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6)消除森林公园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
其他文献
以线上教学为背景,分析“飞机装配工艺”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与挑战。针对课程专业性、应用性和工程性强的特点,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素养、知识、技能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阐述多元教学、多元互动、多元评价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打造以技能素质为培养核心的线上教学资源。通过工程案例提升“飞机装配工艺”课程在双创教学中的渗透力,优化网络技术条件下教学大数据的应用。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过程管理和动态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电刷这类常用的滑动电接触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金属纤维电刷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刷,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大电流密度和非润滑条件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针织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20%的纤维高度定向、均匀分布的紫铜纤维电刷和银纤维电刷。研究了铜碳电刷、紫铜纤维电刷和银纤维电刷与GCr15钢盘滑动时电流对其摩擦磨损性能和滑动电接触性能的影响,对三种电刷和钢盘的磨损表面进行了表征,揭示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制备主要包括预氧化和碳化,碳化过程分为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通常在400-1600℃的惰性气氛中进行,在高温碳化过程中,纤维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碳纤维的拉伸模量、导热率和导电率等。碳纤维的宏观性能不同也表明其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深入研究PAN基碳纤维生产过程中以及之后成品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关系对于提高碳纤维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
<正>花有几样红,人物各不同。有的人忠厚谦虚,有的人表里如一,有的人乐于奉献……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一面。因此,要想把一个人写得真实、鲜活,我们就得抓住他(她)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来描写,这样才能让他(她)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一、人因事显,精选事例若想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选择典型的事件尤为重要。所谓典型事件,就是能表现人物鲜明个性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
期刊
随着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仅关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受限产品在发起国市场出口的影响,鲜有注意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可能对企业出口产生的“溢出影响”。基于此,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总体上显著提高了企业受限产品对实施国以外市场的出口,以及非受
我国竹集成材办公家具的发展一直受有到限制,主要原因在于一直以来,将竹集成材当作实木木材使用,成本较高,可变化性较差,整体家具过重。在外观上不具备现代感和年轻化,不被消费者接受。本文从办公家具最常使用的铝合金部件入手,将其与竹集成材结合,借鉴金属家具的应用及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实践,获取了铝合金构件的运用解决方案。竹集成材的硬度大、尺寸稳定能力好、耐损高,在家具中主要以板材、线材的形式出现;铝合金部件
为了实现对地铁隧道施工塌方风险的有效评估,设计一种针对地铁隧道工程施工的塌方风险评估方法,提取可能对施工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设定风险因素的等级,建立评价指标等级矩阵,计算风险指标的权重,构建地铁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引进当量法计算塌方风险并通过实例验证设计的评估方法可行。
为探究土壤有效磷含量对草本植物燃烧性的影响,以牛尾蒿、蔗茅、白羊草3种滇中常见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于森林防火期,在滇中地区安宁、澄江、东川等10个县(市、区)29个采样点,共采集到108份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样品和对应植物根部土壤样品,测定可燃物粗脂肪含量、热值、灰分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3种草本植物燃烧性综合指数,分析土壤有效磷含量对3种可燃物理化性质和燃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
目的:探究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在行支气管镜术治疗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122例行支气管镜术治疗的肺炎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全程精细化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恐惧、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体温恢复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
目的:探究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入住康复医学科后再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既往曾患卒中相关性肺炎的14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再次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两组的年龄、有意识障碍、血清白蛋白水平、D-二聚体、行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