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O-MBR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新型水处理组合工艺,与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相比,由于MBR的高效截留特性,世代周期较长的硝化细菌能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得到截留而富集,使硝化反应较完全,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本课题以处理株洲清水塘含重金属氨氮化工废水为原则,对A/O-MBR生物脱氮工艺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此研究将对实际工程的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保护湘江水环境以及水体平衡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进行了A/O-MBR系统启动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基本上没有硝化作用到具有显著的硝化作用需要一个孕育过程,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至少一周以上。在A/O-MBR生物脱氮工艺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曝气池内pH值的变化来判断硝化反应的有无以及进行的程度;另外,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上清液吸光度、曝气池溶解氧浓度的变化,以及污泥絮体显微镜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反应器内污泥的生物活性,进而判断好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然后重点研究了A/O-MBR生物脱氮工艺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A/O-MBR工艺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膜的截留作用对有机物的去除存在一定的贡献,但COD生物降解率高于膜去除率。A/O-MBR工艺对氨氮具有很高的去除率,最大值达到99.8%,大部分时间出水都稳定在1mg/L以下;膜的截留作用对氨氮的去除率贡献甚微,但它能起到强化系统的硝化反应,从而提高氨氮的去除率。A/O-MBR工艺对总氮的去除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总氮平均去除率为68%左右。通过实验,确定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曝气池DO2.53.5mg/L、缺氧池DO00.5mg/L、MLSS23002800mg/L、C/N6.06.7、IR300%。接着考察了重金属对A/O-MBR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属浓度的升高,系统COD、NH4+-N、TN去除率均呈下降的趋势,且下降越来越显著。研究发现,4种重金属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毒性有所不同。重金属对好氧异养微生物的毒性大小顺序为:复合金属>Cd2+>Zn2+>Fe3+>Mn2+;重金属对生物脱氮功能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复合金属>Zn2+>Cd2+>Fe3+>Mn2+。重金属对膜污染具有强化和促进作用,处理实际含重金属废水时,跨膜压差迅速上升,经反洗效果不明显且反弹很快。分析原因是,大量块状金属结垢物附着在膜表面,造成膜堵塞。最后,还通过合理假设,确立了A/O-MBR生物脱氮工艺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COD去除动力学模型为Ce=C0/(0.001343*θpXp-1),NH4+-N去除动力学模型为Ne2+[15.01*Vpθp+100.051T-1.158-N0]·Ne-100.051T-1.158N0=0,TN去除动力学模型为ne=((1+R)nA+0.007397XAθA-n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