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ASIL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为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其中11号外显子p.R544C突变为东亚地区突变热点,本研究将收集基因确诊的CADASIL患者的临床与影像信息,比较不同位点突变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并总结合并脑出血的CADASIL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点,进而探讨CADASIL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2020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为CADASIL患者的人口学、危险因素、家族史、影像特征等信息,根据NOTCH3基因结果将CADASIL患者分为R544C突变组与非R544C突变组,并根据不同临床表型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与非脑出血组、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进行各组之间临床及影像特征方面的比较。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2名CADASIL患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最常见的首发表现;与高加索人群相比较,本组患者偏头痛发生率(10.8%)及颞极受累率(43.1%)较低。2.比较R544C突变组与非R544C突变组临床特征,发现两组之间在脑出血发生率(40.8%VS 3.2%,P<0.001)、高血压患病率(50.7%VS 25.8%,P=0.02)、认知障碍发生率(73.2%VS 93.5%,P=0.02)及颞极受累率(31.0%VS 71.0%,P<0.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提示R544C突变组脑出血发生率、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高,认知障碍发生率、颞极受累率低。3.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R544C突变占比分别为81.8%和60.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逻辑回归分析提示R544C突变为高血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70,95%可信区间:1.091-7.550,P=0.033)。4.在102名患者中,有30人经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确认为发生过脑出血,记录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出血事件共50次,脑出血部位以基底节最为常见(48%),其次为丘脑(32%)。5.比较脑出血组与非脑出血组临床特征,发现两组之间在高血压病患病率(73.3%VS 30.6%,P<0.001)、R544C突变占比(96.7%VS 58.3%,P<0.001)、颞极受累率(23.3%VS 51.4%,P=0.009)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R544C突变(OR=17.722,95%CI:1.911-164.315,P=0.011)、高血压病(OR=5.217,95%CI:1.736-15.680,P=0.003)与脑出血的发生独立相关。6.比较R544C突变组与非R544C突变组影像特征,发现两组之间在脑微出血数量(P=0.006)、微出血≥9个(58.8%VS 23.1%,P=0.021)、基底节微出血(58.8%VS 15.4%,P=0.005)、丘脑微出血(80.4%VS 38.5%,P=0.008)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性别、年龄校正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R544C突变组脑微出血数量更多、负荷更重,基底节及丘脑微出血发生率更高。7.比较脑出血组与非脑出血组影像特征,发现两组之间在微出血数量(P=0.002)、微出血≥9个(70.8%VS 40.0%,P=0.017)、脑叶微出血(83.3%VS 52.5%,P=0.013)、小脑微出血(62.5%VS 30.0%,P=0.011)、基底节微出血(75.0%VS 35.0%,P=0.002)、丘脑微出血(91.7%VS 60.0%,P=0.006)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性别、年龄校正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脑出血组微出血数量更多、负荷更重,脑叶、小脑、基底节、丘脑微出血发生率更高。结论:1.与高加索人群相比,本地区CADASIL患者偏头痛发生率和颞极受累率低。2.与非R544C突变组相比,R544C突变组认知障碍发生率及颞极受累率较低,而微出血数量更多、负荷更重,基底节及丘脑微出血发生率更高。3.R544C突变为CADASIL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4.与高加索人群相比,本地区CADASIL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5.R544C突变和高血压病为CADASIL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脑出血的CADASIL患者微出血数量更多、负荷更重,脑叶、小脑、基底节、丘脑的微出血发生率更高。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脓毒症相关的急性肾损伤(Sepsis-rel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至今尚缺特异性治疗方法。铁死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独特形式,在SAKI中是否存在铁死亡仍未见报道;褪黑素(Melatonin,MEL)也已被既往文献报道为有效的铁死亡抑制药物,但其是否调控SAKI中的铁死亡及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为探讨SAKI中是否发生铁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动脉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的关系。方法:本文从“福州研究”数据库中选择2016年01月至2020年01月的数据进行分析。福州研究(注册号:
学位
目的:探究肝脏面积与腹部面积比(LAAR)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远期发生肝癌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14.01.01-2017.12.31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水平进行分析,并根据是否发生肝癌情况分为肝癌组和非肝癌组,对两组间人口学特征和基线水平进行比较,通过t检验进行正态分布计量资
研究目的:描述免疫介导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抗郎飞结抗体的分布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N=66),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CIDP)(N=22),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变(multifocal
目的:成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p53、Ki-67表达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在预测成人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p53、Ki-67表达及MGMT启动子甲基化
目的比较卵巢良性粘液性肿瘤和交界性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评估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及交界性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良性及交界性粘液性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为卵巢良性或交界性粘液性肿瘤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腹腔镜组(n=119)及开腹组(n=68),比较
目的:探讨术前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纤维束成像(DTI-based tractography,DTT)对邻近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胶质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本中心收治的邻近CST且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DTT。术后1周和术后3月对患者进
目的:有氧糖酵解是血管内皮细胞主要供能方式,糖酵解关键酶丙酮酸激酶2(PKM2)是外泌体中的常见蛋白。本项目探讨共培养体系中AML来源外泌体(AML-Exo)是否可传递PKM2给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继而重塑后者糖酵解,最终促进微环境血管形成,为从微环境角度探寻AML治疗新靶点开拓新思路。方法:1.AML-Exo提取与鉴定: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AML细胞株U937、HL-60与THP-1
目的 观察3D打印假体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重建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例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7~71岁,平均48.5岁。病程3~24个月,平均8.1个月。原发肿瘤3例,其中骨巨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1例,转移性肿瘤3例;肿瘤侵犯C5 1例,T6 2例,T11 1例,T12 1例,L2 1例。对6例脊柱肿瘤患者行肿瘤彻底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