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保护遗传学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Panthera tigris)有8个亚种,分别为华南虎(P.t.amoyensis,South China tiger)、东北虎(P.t.altaica,Amur tiger)、印支虎(P.t.corbetti,IndoChinese tiger)、孟加拉虎(P.t.tigris,Bengal tiger)、苏门答腊虎(P.t.sumatrae,Sumatran tiger)、巴厘虎(P.t.balica,Bali tiger)、爪哇虎(P.t.sondaica,Javan tiger)和里海虎(P.t.virgata,Caspian tiger),其中华南虎为中国所特有。华南虎分布范围曾东西超过2000公里、南北超过1500公里;地理分布范围位居世界虎分布中心,其东北方向与东北虎分布区相接,西南与印支虎、孟加拉虎和苏门答腊虎辐射相邻。然而,因森林砍伐、荒山开垦及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大量捕杀等因素影响,目前野生华南虎已濒临灭绝边缘。 我国现有的圈养华南虎是6只奠基者的后代,按照血缘关系可划为两支;其中“黔系”祖宗为“一雄二雌”,源自贵州野外;“沪系”祖宗则为源自贵州野外的“一雄一雌”与源自福建野外的一雌性奠基者;两支于八十年代中期汇合繁衍。目前圈养华南虎高度近交,遗传多样性急速下降,种群数量和质量持续下降,状况处于Mace-Lancle标准的临界状态;另外,因历史原因,华南虎可能曾与其它亚种虎发生过杂交,外源基因的渗入可能已影响到华南虎基因库的组成结构。因此,开展华南虎保护遗传学研究已十分必要,它对圈养种群繁育、遗传管理及种群的健康发展和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项目采用分子标记对华南虎遗传背景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1)掌握华南虎圈养种群遗传结构;2)建立华南虎亲子鉴定方法,进一步澄清圈养种群亲子关系,以便对现有谱系进行核查并进而指导繁育计划;3)评估华南虎圈养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4)收集和保存华南虎基因资源。 研究结果主要有: 1.采集了51只华南虎的血液、毛发、粪便及上皮组织等样品并提取DNA,初步建立了华南虎基因资源库,及时保存了有关基因资源并为将来利用相关技术来拯救这一物种奠定了基础。 2.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与华南虎基因组酶切片段杂交,捕获400—600 bp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中,构建富集微卫星序列的小片段插入文库,从1440个转化子中获得了257个阳性克隆,成功设计了具有多态性的华南虎微卫星引物20对。 3.应用新获得的20个华南虎微卫星标记在ABI 373 A型测序仪上对51只华南虎进行基因分型。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有8.15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1.900-7.378,平均为4.203;稀有等位基因数较多,平均每个基因座有43.6%,只有1个座位(tiger 4)没有稀有等位基因。20个微卫星基因座的期望杂合度He为0.401-0.883,观察杂合度Ho为0.333-0.977,除基
其他文献
萍乡红鲫(Pingxiang red-transparent crucian carp,Carassius auratus var.Pingxiangnesis)是江西省萍乡的一种野生鲫鱼突变种。经过七年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对其6代的选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