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文献角度对中外耳穴的名称和定位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以2008《国家标准耳穴名称和部位》(以下简称新《耳穴国标》)为基础,比较中、法、美等主要流派的耳穴名称及定位标准的形成及演变,评价分析各个流派现行耳穴分区,特别是主要分歧穴区的具体穴位命名及定位的异同,为形成统一的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提供更加充分的文献依据。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耳穴名称和定位文献的整理,指出耳穴名称与定位经历着从少到多,由繁化简的过程,通过中国与法国、美国等耳穴系统耳穴名称和定位及方法学的对比,指出命名指导思想的差异是出现不同耳穴命名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耳穴国标》的制定及修订的历史过程,指出该标准已具有充分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并经临床检验具有学术代表性,符合标准的制定要求。从实行后的整体情况看,该标准起到了交流的平台、入门的阶梯、继续研究的基础等作用。第二部分,系统整理国内外有关耳穴名称、定位及临床报道的相关研究文献,建立耳穴文献信息库;比较中、法、美等流派的主要耳穴以及国际上公认有医疗价值的耳穴名称及定位的形成及演变,对国内外主要分歧区进行重点分析以及归纳总结,澄清三大流派的耳穴命名与定位的实际差异;绘制图谱。将归纳出的国内外存在名称或定位分歧的穴位绘制在同一蓝本的耳穴图谱上,用不同的标识标记出来,并加以文字说明,为国际标准提供有益借鉴。第三部分,结论和讨论。《耳穴国标》是中国耳穴诊疗学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适合中国耳穴诊疗学科应用的工具。同时,本研究认为,虽然中国、法国、美国三个耳穴体系在耳穴分布和诊治思维上存在差异,制定统一的耳穴名称国际标准已具备一定条件。本文首次从中外耳穴名称与定位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和绘制平面图谱的对照研究着手,多角度展现国内外耳穴研究的发展历程,本研究成果为耳穴国际交流和耳穴国际标准的研制进而提高耳穴临床疗效,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