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已成为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和令人感兴趣的课题,人们已对此作出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合成一种能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的模拟生物受体是生物有机化学的一个长期目标。最近二十多年来,人们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合成“人工抗体”的方法,即分子印迹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待分析目标分子作为模板,与功能化单体、交联剂一起发生聚合反应,功能单体和交联剂聚合生成高度交联的聚合物,单体上的特定基团与印迹分子可逆地结合在一起,然后将印迹分子抽提出来。这样通过“量身定做”,在聚合物的骨架上便留下了与印迹分子在空间结构和化学官能团两方面均互补的识别部位(空穴)。相对于生物识别元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电容传感器是基于平板电容模型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其电容值取决于介电层厚度和介电常数。电容传感器具有检测限低、响应快、可提供界面实时信号等特点,对一些非电活性物质的检测具有独特优势。近半个世纪来压电传感技术在理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临床免疫学、血液流变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 基于上述三种技术,本文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分别以L-组氨酸和D-组氨酸为模板分子,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了非共价型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用交流阻抗法和压电石英晶体技术表征了膜的空间特异性选择性。 2.以间氨基酚为单体电合成了替加氟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以此膜为敏感元件构建了电容传感器。同时采用压电石英微天平技术验证了膜的印迹效果。 3.制备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容传感器,结合压电石英微天平检测了组胺以及结构类似物。 4.以丙烯酰胺为单体,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电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分别用交流阻抗法和压电石英晶体技术表征了膜对具有抗癌活性和抗衰老功用的7-羟基黄酮的选择性结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