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部一直以来将五年综合规划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部署和推进生态环境工作的总抓手,自七五开始单独编制实施环境保护五年计划以来,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代表的五年综合规划对生态环境工作起到“纲举目张”的指导作用,各省、市、县也同期编制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将规划的目标、内容、基本思路与规划方案等进行量化和具体化,按隶属关系和层次原则有序组合,其既是对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又是确定规划目标、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在各个地区大力推行生态文明示范市县的建设,浙江省正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较为丰硕的省份,下辖湖州市安吉县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和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已于2018年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验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安吉县有着突出的模范先进代表作用。在“十三五”收官年,开展面向“十四五”的安吉县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为其他县、市及省构建适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做先行探索。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选取典型指标法,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政府文件和其他学者研究中,初选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和生态治理5类共39项指标并建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专家打分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合理性验证,使用Matlab通过层次分析法为体系分配权重,完善体系,提出面向“十四五”各地区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Cronbach系数和Kandall和谐系数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评分专家对各层级各个指标打分结果总体保持较高和谐程度的一致性,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层级下各指标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性,各层级结构合理,体系聚合效果较好,指标体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和结构效度,整体设计合理性得到认可;(2)生态环境类指标权重总占比最高,达38.67%,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治理3类指标占比和达84.47%,单项指标中生态红线、林草覆盖及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相关指标权重占比明显高过其他指标,是本次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考虑的重点方向;(3)面向“十四五”构建指标体系,建议指标设置考虑时代变化、数据获取考虑手段多样化、指标调整考虑管理部门职能变化、指标选取考虑区域性差异化特征,以及建立规划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