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潮早期发生过程及显微繁殖体贡献力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jun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采用船舶和MODIS-TERRA卫星遥感监测手段对2015-2017年绿潮发生过程进行全程监视,并系统地调查了南黄海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分布情况。船舶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4月份,零星漂浮状绿潮藻在南黄海如东海域首次出现,之后,绿潮逐步呈现块状分布和大规模带状分布特征,同时逐步向大丰、射阳和滨海等黄海中部海域漂移。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与船舶监测相类似,5月19日,卫星遥感首次在盐城近岸海域监测到小规模漂浮绿潮,之后绿潮分布面积与覆盖面积迅速增大,并向北漂移至山东半岛并于7月5日登陆青岛,覆盖与分布面积峰值分别为594 km2和52700 km2;直至7月中下旬,绿潮逐渐消亡。南黄海显微繁殖体分布特征与绿潮漂移轨迹相吻合,3月至5月份,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江苏近岸海域的辐射沙洲区域,其分布峰值高达960 ind·L-1;随着绿潮向北漂移,7月份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亦逐步向北移动,于滨海海域达到峰值(476 ind·L-1)。2016年4月份,零星漂浮状绿潮藻首次出现地点位于南黄海如东海域,之后,绿潮逐步呈现块状分布和大规模带状分布特征,同时逐步向大丰、射阳和滨海等黄海中部海域漂移。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与船舶监测相类似,5月25日,卫星遥感首次在盐城近岸海域监测到小规模漂浮绿潮,之后绿潮分布面积与覆盖面积迅速增大,并向北漂移至山东半岛近岸,于6月27日登陆青岛,覆盖与分布面积峰值分别为536 km2和57212 km2;直至7月中下旬,绿潮逐渐消亡。南黄海显微繁殖体分布特征与绿潮漂移轨迹相吻合,3月,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江苏近岸海域的辐射沙洲区域,其分布峰值高达230 ind·L-1;随着绿潮向北漂移,5月份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亦逐步向北移动至大丰、射阳海域,于大丰海域达到峰值(480 ind·L-1);7月份南黄海显微繁殖体整体减少,核心密集区分布于大丰(32ind·L-1)与滨海海域(12 ind·L-1)。2017年4月份,零星漂浮状绿潮藻在南黄海如东海域首次出现,之后,绿潮逐步向大丰、射阳和滨海等黄海中部海域漂移,仅于5月出现块状分布分布特征,6月份于射阳与滨海海域出现零星漂浮绿潮藻,其他海域未发现漂浮绿潮藻。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与船舶监测相类似,5月22日,卫星遥感首次在盐城近岸海域监测到小规模漂浮绿潮,之后绿潮分布面积与覆盖面积迅速增大,并向北漂移至山东半岛近岸,于6月15日登陆青岛,覆盖与分布面积峰值仅为302 km2和24627 km2;6月15日后,绿潮面积逐渐减小并开始消亡。南黄海显微繁殖体分布特征与绿潮漂移轨迹相吻合,3月至5月份,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江苏近岸海域的辐射沙洲区域,其分布峰值高达230 ind·L-1;随着绿潮向北漂移,7月份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亦逐步向北移动,于滨海海域达到峰值(28 ind·L-1)。对南黄海江苏紫菜筏架区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差异性分析显示,2017年筏架区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密度较2016年显著降低,且绿潮藻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分布相同;1至3月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主要分布于如东中沙,绿潮暴发早期(4至5月)显微繁殖体核心密集区主要分布于大丰辐射沙洲区域。通过ITS及5S rDNA分子检测,不同断面漂浮绿潮藻样品序列一致,漂浮绿潮藻与绿潮藻显微繁殖体样品序列一致。为进一步探究南黄海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并减少绿潮的原始生物量,本研究测试了用作三种绿潮藻孢子附着萌发的各种材料。培养实验表明:1)紫菜筏架(竹子,黄麻绳)中使用的材料显示出较高的附着率;2)黄麻绳是三种绿潮藻孢子附着萌发的最佳底物;3)浒苔孢子于麻绳附着量最高,曲浒苔孢子于竹片附着量最高。同时发现光照培养条件为温度20℃、光照强度120μmol·(m2·s)-1时,最适合绿潮藻显微繁殖体萌发。本研究较为清楚地描述了黄海绿潮年度发生过程,为进一步揭示黄海绿潮快速暴发机制和周期性规律提供基础,并初步探究南黄海绿潮显微繁殖体与绿潮暴发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伴随而来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人民福祉。”因此,绿色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如何将绿色发展观运用到乡村实践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话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分析乡村案例入手,重点归纳了绿色发展观融入乡村实践的基本路径。文章分
肝素酶(heparinase,Hpa)是一类作用于肝素(heparin)或者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分子的多糖裂解酶,它能特异性的断裂肝素链上具有特定修饰的不同序列,从而产生不同
为了实现微生物异源合成天然类胡萝卜素藏红花酸,以一株产β-胡萝卜素的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人工酵母细胞。通过在染色体整合藏红花酸生物合成关键酶
安徽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北东缘的沙滩脚矿田内。锌的大规模富集以及矿体主要赋存于侵入岩体中的灰岩捕掳体及其接触带是该矿床在以矽卡岩型铜矿床著称于世的铜陵矿集区的突出成矿特色。关于该矿床以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姚家岭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因,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有争议。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以姚家岭花岗闪长斑岩为切入点,探讨了铜陵矿集区广泛出露的以石英闪长岩和
马敬仁先生认为:“随着全球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诸领域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类开发能力的急剧膨胀,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类组织间的交往日益频繁,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