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方肌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剖宫产是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剖宫产率均在上升,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3个国家的剖宫产率高于27.3%,其中美国的剖宫产率达到32.2%。而我国自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以来,迎来了新一轮的生育高峰,从2008-2018年我国总共有1.6亿名新生儿,到2018年剖宫产率达到了 36.7%。剖宫产术后急性疼痛是引起产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助于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剖宫产术后镇痛质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剖宫产术后采用包括区域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腰方肌阻滞由于可以提供躯体和内脏镇痛效果,在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上具有独特价值,然而腰方肌阻滞在有效镇痛时长存在不确定性,并且腰方肌阻滞对产后泌乳素的影响还未有研究。临床上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术中硬膜外单次吗啡注射也可以有效缓解躯体和内脏痛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还能促进泌乳素分泌,但硬膜外吗啡可能会增加恶心、呕吐及瘙痒等副作用。单次腰方肌阻滞或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在剖宫产术后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目前这两种方法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泌乳素分泌的比较上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设计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比较这两种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泌乳素的影响。目的拟通过比较剖宫产术后单次腰方肌阻滞和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产后泌乳素的影响,探讨出适合剖宫产术后镇痛较为优化的多模式镇痛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妇90例,ASA Ⅰ-Ⅱ级,单胎妊娠且妊娠时间大于37周。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均分为3组(n=30):腰方肌阻滞+PCIA组(QLB组),硬膜外吗啡+PCIA组(MF组),单纯PCIA组(C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选取L2-3或L3-4进行穿刺,麻醉平面控制在T6。胎儿取出后静脉给予甲磺酸托烷司琼4.48mg预防恶心呕吐,缝合腹膜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0.7mg/kg镇痛。缝皮时QLB组和C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生理盐水2ml,MF组则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浓度为1mg/ml的吗啡2ml。随后QLB组在复苏室行超声引导下双侧侧路腰方肌阻滞,每侧注射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0.75mg/kg,MF组和C组不做假阻滞对照。三组产妇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维持运动VAS评分≤4分。记录三组产妇术后镇痛泵的PCA次数、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泌乳素浓度。记录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1、一般情况的比较:QLB组有1例产妇由于术中宫缩乏力失血量较多而剔除,最终纳入89例产妇,QLB组29例,MF组30例,C组30例。三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A次数和疼痛评分的比较:与C组相比,QLB组和MF组术后48h内的有效和实际PCA次数均减少(P<0.05)。QLB组术后6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且在术后24h时刻,QLB组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MF组(P<0.05);MF组在术后6h、12h、24h的静息VAS评分和术后6h、12h的运动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QLB组和MF组术后6h、12h、24h的内脏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5)。3、舒适度评分:QLB组在术后6h、12h、24h时刻的舒适度评分高于C组(P<0.05);MF组在术后6h、12h的舒适度评分高于C组(P<0.05)。4、三组产妇在术后各个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宫底高度、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无差异(P>0.05)。5、三组产妇术后24h、48h的泌乳素浓度值比较无差异(P>0.05)6、不良反应:三组产妇术后出现镇痛不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其中瘙痒的发生率MF组最高,与QL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镇痛中使用单次腰方肌阻滞或硬膜外吗啡注射均能有效减少术后48h舒芬太尼的PCA用量。腰方肌阻滞在术后24h内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和更高的舒适度但不影响早期泌乳素分泌,不良反应瘙痒的发生率更小。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cncRNA(coding and noncoding RNA)是指同时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和非编码功能的双功能RNA。诸多研究表明,cncRNA存在于细菌到人类等各种生物体中,在多种生物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cncRNA的发现,然而目前仍然没有合适的数据资源平台系统地收集并组织cncRNA,因此我们收集目前已报道的cncRNA数据,构建cncRNAdb在线数据资源平台,
目的:制备新型组织工程移植物复合体(ASCs/CBD-bFGF/BDDM),体内外评估其性能,并探索其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1.利用冰冻切片机制备BDDM,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DAPI、SEM等检测与NDT 比较评估性征。2.雄性SD大鼠3周龄,提取ASCs,流式分析(CD11b、CD29、CD34、CD45、CD90、CD105)、三系分化(成脂、成骨、成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关系明确,且HBV感染与非肝脏原发肿瘤的预后也存在联系,合并HBV感染的非肝脏原发肿瘤患者一般预后较差。2018年我国大约有8400万人感染HBV,并且食管癌在我国也呈高发状态,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第六。我国以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
学位
背景腱-骨愈合一直是运动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因为肌腱与骨之间组织学的差异及腱-骨愈合复杂且缓慢的过程常常导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较难恢复到正常腱-骨止点的生理结构,愈合的生物力学强度较低甚至发生再损伤导致重建手术失败,因此找到一个有效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至关重要。目的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共同探索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ecreto
网络学习空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本文针对语文阅读中情感体验和合作沟通能力培养目标难以达成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以《变色龙》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实施方法,以期为网络学习空间在语文阅读中的融合运用提供参考。
背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是一组较罕见、异质性高的肿瘤。大部分PNENs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但容易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为肝脏。PNENs根据有无分泌过多激素产生相应临床综合征分为功能型和非功能型。现阶段对该病的研究资料较为匮乏,随着PNENs的发生率逐渐增高,需要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来支撑对该病的诊治。目的
学位
研究背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相关神经系统病变是pSS最常见的腺外表现之一,若pSS患者发生神经系统病变诊治不够及时,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大大下降。现在不仅缺少对pSS相关神经系统病变的共识,诊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对于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的1、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探索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2、探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
研究背景及目的:胃癌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希望活得长,而且活得好。了解当前胃癌的负担和各地的差异趋势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至关重要。我们报告了 1990年至2017年期间来自21个地区的195个国家和地区的胃癌导致伤残健康寿命年(YLD)。本文旨在估计由于胃癌造成的伤残健康寿命年(YLD)的情况及其趋势,这将为制定健康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我们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