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和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翻译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和美学活动,它还跟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和文化的移植,因此文化的差异影响着翻译活动的进行。在过去的几十年,翻译研究逐渐向文化角度转移。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和文化差异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角度和空间,同时也把译者从传统的翻译理念和方法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这篇论文在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篇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章系统阐述语言、文化和翻译的概念变迁以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第二章简要回顾翻译理论发展的主要流派和观点,重点论述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重要意义。第三章重点论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第四章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阐述翻译活动中因文化空缺引起的文化因素缺失的必然性、文化补偿的必要性及手段。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求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第五章主要论述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异化和归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异化在文化交流层面发挥主要作用,归化在语言层面进行解释说明。翻译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交际活动,因此社会政治环境、译者的目的、文本的类型等因素在选择翻译策略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上述分析可以预见,以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翻译活动将以异化为重要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肩负着增进理解和文化交流的重任。文化研究将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崭新的角度和途径,也将帮助译者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更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译者应该重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尽量使用异化策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其他文献
中国的住宅建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协调。这种建筑才是生态的建筑,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种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只有科学有效的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
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及贸易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使我国农业发挥显著的比较优势。本文分析了农业体系在农产品地理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我国东北
轴心时期,是中国和西方文明的分界期。本文意在研究中西方从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神话思维如何在此时的不同国度里开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中西方思维方式产生了历史的差异性。
文章采用三层架构的方式,对能效管理关键设备、融合通信技术、用能管理主站进行详细描述,结合浙江海盐智能小区示范工程,通过安装能效管理设备,部署主站软件,实现对居民用户
本文分析了外来生物的入侵途径:人类有意引入、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以及非人为因素的自然传入。探讨了外来生物在入侵途径上存在的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对外来入
近年来 ,乡镇财政赤字与债务日益增加 ,并已影响乡镇行政组织的正常运转及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造成乡镇财政困境的直接原因是乡镇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及支出结构的不合理
本研究对34份热带、亚热带自交系进行了南方锈病抗性鉴定,发现了11份南方锈病抗性新种质;并对其中4份高抗种质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发现4份外来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呈主基因
随着工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石油和天然气又是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所以,对这两种能源的开采技术和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在天然气中本身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