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和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翻译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和美学活动,它还跟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和文化的移植,因此文化的差异影响着翻译活动的进行。在过去的几十年,翻译研究逐渐向文化角度转移。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和文化差异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角度和空间,同时也把译者从传统的翻译理念和方法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这篇论文在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篇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章系统阐述语言、文化和翻译的概念变迁以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第二章简要回顾翻译理论发展的主要流派和观点,重点论述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重要意义。第三章重点论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第四章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阐述翻译活动中因文化空缺引起的文化因素缺失的必然性、文化补偿的必要性及手段。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求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第五章主要论述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异化和归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异化在文化交流层面发挥主要作用,归化在语言层面进行解释说明。翻译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交际活动,因此社会政治环境、译者的目的、文本的类型等因素在选择翻译策略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上述分析可以预见,以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翻译活动将以异化为重要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肩负着增进理解和文化交流的重任。文化研究将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崭新的角度和途径,也将帮助译者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更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译者应该重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尽量使用异化策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