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师品性是指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受其内在心理特征、教育信念和价值体系所驱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幼儿园教师品性不同于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它是一种可观测、可评估的行为倾向,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对幼教工作所怀有的信念、持有的态度、包含情感以及幼儿园教师所具备的道德水平。对幼儿园教师的品性提出要求,是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必要条件,也是幼教职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需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品性的研究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文献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对品性内涵的界定仍存混淆,对幼儿园教师品性标准的建构还缺乏实证研究和深入分析。此外,在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中,对幼儿园教师品性的考核散见于各考试内容,随意性大,缺乏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和系统性的考核方式。据此,本研究尝试厘清幼儿园教师品性的内涵,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从教师资格考试的视域建构幼儿园教师品性测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幼儿园教师品性情景判断测评问卷,以丰富教师资格考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提出一种新的考核思路和方法。本研究的进行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厘清幼儿园教师品性在本研究中的具体涵义及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幼儿园教师品性测评指标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理论推导,综合应用量性与质性的研究方法,最终建构出幼儿园教师品性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具体包含了三个维度即工作态度:对工作有兴趣、有进取心、有专业信心、踏实、善始善终、乐于学习;对待幼儿的态度:宽容的、有爱心、细心的、平等的、有耐心、负责的;人际沟通:团结、同理心、真诚的、善于倾听;第二阶段,在幼儿园教师品性测评指标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编制幼儿园教师品性情景判断测验问卷,并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中的教师品性测评问题进行探讨。问卷的编制采用了文献查阅、访谈法、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德尔菲法。笔者对初始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采用克隆巴赫(Crombacha)一致性系数评价测验的信度水平并进行内容效度分析,在删减修正的基础上形成正式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