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庭坚诗歌在元明两代长期受到贬斥,但在晚清诗坛却极其风行,影响深远。本文立足于传统的文献学、诗歌史和批评史研究方法,并借鉴西方接受理论,对清代前中期的黄诗接受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论述,探讨黄诗从较受冷落到盛极一时的转变历程。第一章对清代以前的黄诗接受状况作简要的概述。第二章论述清前期(顺、康两朝)的黄诗接受。清初宋诗风兴起以后,黄诗接受并未随之兴盛,黄诗在当时是受到相对冷落的。本章对此诗学现象作了探讨,然后对二冯、王士禛、吴之振、朱彝尊等代表诗人的黄诗接受进行个案研究。第三章论述清中期(雍、乾、嘉)的黄诗接受。雍、乾之际,随着浙派、秀水派的兴起,黄诗接受开始有了初步的进展。继而翁方纲和桐城诗派大力倡导师法黄诗,到了嘉庆后期,黄诗接受已经呈现兴盛的趋势。本章对秀水诗派、桐城诗派和翁方纲的黄诗接受进行了重点论述。第四章论述清人对黄集的整理与刊刻,重点介绍了缉香堂本、殿本、树经堂翁校本等重要版本的校勘成果,并指出其对当代黄诗研究的价值。余论部分对黄诗接受在乾嘉之际出现转折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概括了清代前中期黄诗接受的特点。附录《清代前中期黄诗接受史资料补编》,补辑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未收的清代黄诗接受史资料。本文主要创新之处有:一、清初宋诗风的兴起是清诗史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本文对清初宋诗风兴起时间的考证,修正和推进了前人的研究;对黄诗在宋诗热中遭遇相对冷落的论述,则揭示了一个为学界所忽视的重要诗学现象。二、关于朱彝尊晚年是否师法宋诗的问题,清代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当代学者倾向于认为朱氏晚年仍然尊唐抑宋,甚至因而把他排除在浙派之外。本文通过探讨朱彝尊的黄诗接受历程,有力地证明朱彝尊晚年确实师法宋诗,尤其推崇黄诗。这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朱彝尊诗歌思想和把握清诗史流变有重要意义。三、本文通过考察黄庭坚集的清代刊本,发现很多刊本都有重要校勘价值,并指出:由于对清代黄集刊本的轻视和不了解,当代的两大权威黄诗校点本都出现数十处校勘错误;清人所刊黄庭坚集从石刻中辑得十余首佚诗,当代学者编《全宋诗》也未能收入。四、本文首次系统梳理了清代前中期黄诗接受的发展历程,并指出黄诗在清代中期以后盛行的原因,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黄诗接受史和清代诗史都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