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体系,但在间接融资体系中资本分配效率过低,而且间接融资体系提升了我国总体的债务水平。中国经济要解决资本结构错配问题和提升资本分配效率就必须从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系转变成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11月5日宣布科创版设立,标志着中国将建立高效率的直接融资结构体系。股权融资作为直接融资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股权融资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而提升股权融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是解决上市公司股票误定价影响非效率投资的问题。中国的股权融资市场中市场参与者缺乏投资经验,权益研究体系不成熟,因此我国股市容易出现股票误定价问题,股票误定价行为会通过各种路径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而形成非效率投资;非效率投资是指公司的实际投资水平不符合公司发展阶段下经营环境的理性投资水平,非效率投资的出现会影响公司未来财务健康度,损害公司的发展潜力,因此解决股票误定价下的非效率投资是提升中国直接融资市场有效性的重大课题。中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机构投资者资本实力雄厚且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丰富,有能力和意愿去治理参股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因此学术界提出了金融机构持股的相关治理办法,但在中国的权益市场上,机构持股者的监督制衡作用能否体现有待验证,并需要进一步细化地研究机构持股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本文研究机构持股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路径,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相关假说,并在实证分析中进行验证。理论分析部分,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股票误定价对非效率投资的中介影响路径并探究机构持股者是否能通过这些路径治理非效率投资行为;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使用了Richardson模型计算非效率投资水平,并且采用分解Tobin Q的方式度量股票误定价水平,使用中介效应检验去分析验证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去对样本进行分组实现进一步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从总体样本来看,股票误定价从融资路径,动量路径,迎合路径,管理路径影响机构投资,而机构持股者从融资路径,动量路径,迎合路径治理非效率投资;第二,在不同经营效率公司的分组中,机构持股者的治理效果与治理路径有显著的差异,在低经营效率上市公司样本组中,机构持股者的治理效应消失,在高经营效率上市公司样本组中,机构持股者的治理效应显著并且侧重于通过动量路径和融资路径治理非效率投资。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我国政策环境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