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农村信贷业务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农村现代经济。农村现代化经济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银行信贷业务。农户是农村信贷的主体且其信用风险居高不下,因此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农户因素和村庄因素。文章在研究农户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实证分析村庄因素对农户信用风险的影响。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本信息,并用相关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再用分层广义线性模型从农户和村庄两个方面分别建模,最后对比分析得出结果。模型结果表明,在农户因素方面,性别、家庭规模、家庭藏书量和待偿银行贷款额对农户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的信用风险小于女性。同时发现家庭规模越大,信用风险越大;家庭藏书量越大,信用风险越大;待偿银行贷款额越大,信用风险越大;家庭总收入虽然显著性较小,但也有一定影响,其值越大,信用风险越小。村庄方面,主要研究居民同质性(即指村/居成员的社会经济状态差别程度)和村发展水平(即村庄的人均纯收入水平)对农户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得出,居民同质性对农户信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显著;村发展水平对农户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村庄异质性越高,信用风险也越小。另外,村庄低保家庭数越多,信用风险越大。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农户方面,关注和了解信用风险的评估标准,提高自身硬实力,并建立自身良好的信誉值;村庄方面,减少低保家庭数和提高人均纯收入,并给农户普及相关银行信贷信息;银行方面,加入村庄因素,改善模型,多方位全面考虑农户信用风险;政府方面,建立完善的农户征信系统,解决银行和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降低不良贷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