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整形脉冲的成丝及超连续辐射控制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飞秒激光的成丝现象以及各种非线性效应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研究领域。其中,飞秒激光成丝产生超连续辐射光谱可以覆盖从紫外一直到近红外的超宽带波长区域,这种光谱特性为很多研究和应用领域,例如大气污染探测和遥感、少周期脉冲产生以及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光源。反过来,这些研究和应用领域也对飞秒激光成丝及超连续辐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成丝的优化控制对相关应用研究都是非常关键的。飞秒激光成丝过程中的主要非线性效应(比如自聚焦和多光子电离)和超连续辐射的主要物理机制(比如自相位调制和自陡峭效应)决定了其成丝和超连续辐射过程都十分强烈地依赖于初始激光脉冲的时间和空间的强度、相位分布,也就是说,激光脉冲的整形会显著改变成丝和超连续辐射等非线性过程。本论文结合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的激光脉冲整形技术和微透镜阵列的空间调制方式,对飞秒激光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调制,研究了整形飞秒激光脉冲在熔融石英中成丝及超连续辐射的反馈优化控制,揭示了复杂脉冲波形条件下成丝及超连续辐射的变化规律和相关物理联系,掌握了提高超连续辐射转化效率以及光谱强度调控等关键技术。首先研究了飞秒激光脉冲整形对熔融石英中成丝过程的反馈优化控制。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反馈控制程序,研究了整形脉冲对熔融石英中成丝起点位置的反馈控制。研究表明,通过脉冲整形优化可以实现对固体介质中成丝起点位置的连续调节控制,可控移动量最大可达5.4 mm。通过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整形脉冲在熔融石英中的传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等离子体丝起点位置的决定性因素是脉冲峰值的强度及其时域包络分布;包络越复杂、中心峰值越小的激光脉冲产生的等离子体丝越远,相反,脉冲波形较为简单,中心峰值越强时,等离子体丝起点位置越靠近。进一步,进行了整形飞秒激光脉冲对熔融石英中成丝强度优化控制的实验和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脉冲整形技术可以实现对固体介质中成丝强度的连续调控,影响成丝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整形激光脉冲的峰值功率。这种等离子体丝强度控制方法对介质中特定区域内折射率的可控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整形飞秒激光脉冲对熔融石英中成丝超连续辐射的优化控制。利用时域整形脉冲的反馈优化对超连续辐射光谱强度分布进行了调控,实现了在超连续辐射展宽区域内产生位置和强度任意可控的光谱峰的增强。进一步,结合脉冲时域整形和微透镜阵列的空间调制,进行了时空调制飞秒激光脉冲对熔融石英中成丝超连续辐射光谱强度的优化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时空调制飞秒脉冲成丝产生超连续辐射的功率密度相对于初始值提高了3倍,同时,实现了对超连续辐射短波方向展宽的控制。分析发现,影响超连续辐射强度的主要物理机制是脉冲的峰值强度及其时域包络分布,即陡峭脉冲后沿有利于超连续辐射在短波方向的展宽和增强。这为研究可控的高能量成丝超连续光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论文最后研究了调制飞秒激光脉冲对贝塞尔光束在熔融石英中成丝过程及超连续辐射的影响。通过调节入射激光脉冲啁啾实现了对熔融石英中贝塞尔光束成丝长度和强度均匀性以及超连续辐射光谱展宽和转换效率的优化控制。实验结果显示,存在一个最优的负啁啾区域,能够实现对等离子体丝的最大延长,并通过优化脉冲啁啾和能量得到了延长的均匀等离子体丝;实现了贝塞尔光束成丝产生超连续辐射光谱的进一步展宽和转换效率的提升,展宽范围最大扩展超过100 nm,转换效率最大超过50%。此外,通过调节双脉冲时间延迟实现了对熔融石英中贝塞尔光束成丝强度和超连续辐射转换效率的控制。
其他文献
采用无毒无害的绿色化工原料碳酸二甲酯(DMC)代替有毒有害的硫酸二甲酯、碘甲烷、氯甲烷等作为对甲基苯酚甲基化反应的甲基化试剂,合成对甲基苯甲醚,通过催化剂筛选研究实验确定该反应的催化剂,然后研究对甲基苯酚与DMC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配比,最后研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催化剂的最佳选择为NaY分子筛催化剂,最佳物料配比为:m(对甲基苯酚):m(DMC):m(NaY分子筛)=1:2.5:0.06,最佳反应温度为145℃,最佳反应时间为5 h,此条件下对甲基苯酚
一维TiO2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光解水制氢、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在过去几十年,具有良好控制的尺寸和形态的一维TiO2纳米结构材料被设计和合成.与零维和二维的纳米结构相比,一维的TiO2纳米结构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为它们具有高深宽比、大比表面积和优良的电子或离子电荷传输能力.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维二氧化钛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并提出了一些展望.
随着煤和石油原料加氢精制技术的发展,臭氧氧化成为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纳米多相硫化钼催化剂存在下对煤焦油进行加氢精制换热低温臭氧氧化.煤焦油经臭氧化后,其组分发生了变化,芳烃产率提高,含硫化合物、有毒杂环芳烃和致癌多环芳烃含量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煤焦油产品的质量.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工艺相比,臭氧氧化时间为35 min,加氢精制温度从350℃变化到450℃时的臭氧氧化有助于轻馏分和中馏分的生成,但没有臭氧化.在煤焦油的臭氧氧化时间为60 min和温度为400℃时馏分总收率达到最高值.当加氢精制
介绍了一个新的研究设计实验——Li3VO4负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该实验涉及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和材料化学的相关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水热的合成方法和纳米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分析纳米材料物相结构和形貌的表征方法和组装测试分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方法,从而拓展学生在前沿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轻烃/碳四共裂解的裂解性能、最佳裂解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适合于兰州石化轻烃裂解制乙烯的新思路、综合利用碳四资源的新途径、缓解乙烯装置原料紧缺问题的新办法,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肝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癌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快,且前期症状不明显,晚期治疗缺乏有效手段,因此肝癌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核酸适配体相较于传统抗体具有显著优势,在癌症的基础研究和诊断治疗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通过筛选获得了数个能够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的核酸适配体.本文对近年来核酸适配体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白藜芦醇是许多植物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生物活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保健和医药行业.本文综述了其抗癌、抗氧化、抗炎症、防治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提供可参考依据.
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它在航天航空、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电力、通讯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关键部件,电极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简要综述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导电聚合物材料,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金属材料是工程以及结构中最广泛应用的材料.金属构件的服役往往伴随着腐蚀环境及变幅载荷,腐蚀和疲劳的双重作用使金属构件加速失效.本文主要综述金属构件从点蚀萌生到失效的历程,以及对腐蚀疲劳的机理与方法进行展述.
各种煤炭气化技术应用领域不同,且均有优缺点.其中,固定床、流化床气化稳定可靠、效率高、比氧耗及能耗低,对煤种煤质变化不敏感,可适应一些劣质的煤种,在煤制天然气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单炉生产能力相对较低;气流床气化温度较高,单炉生产能力较大、碳转化率高,但比氧耗较高、投资巨大,对煤种煤质如灰熔点、水分等指标要求相对严格.从不同煤炭气化技术的特点来看,建设煤化工项目,应结合煤种的适应性、原料消耗、生产强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考虑原料煤煤质情况及生产产品及规模,确定合适的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气化装置大型化、能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