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实例确定济慈的宗教信仰,从而更好的理解济慈本人和他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并且从诗学、诗歌中体味这种宗教神性笼罩下的独特魅力。第一章,确定济慈的宗教观。1、济慈宗教观的选择很受时代风气的影响。2、济慈出生在基督徒的家庭,他不但熟稔《圣经》和宗教礼仪,而且过着基督徒的生活,为人仁慈、怜悯,讲究宽恕、博爱,爱好和平,向往灵魂的拯救。3、从希腊神话中,他获得了美和欢乐的哲学精神,更懂得了自由意志的可爱,从凯尔特文化他获得了更多异彩的神灵,并且发现了神灵共舞的大同境界。最终济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观,他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灵魂的拯救,并且要自己确定拯救者。第二章,他的诗学理论体现着神性的光芒。1、他有关“消极能力”的学说,准确的捕捉到了创作者主观要达到的与外界最佳契合时的状态,他要凭着感觉和直觉,让想象纵横驰骋,从而在瞬间把握真理,从须臾看出永恒,这种沉思状态,是物我同一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宗教境界。2、他的两个房间的理论,美与真的对立统一,分别能从基督教义和希腊文化中找到对应的思想来源,他采用二元对立的观点进行创作和评判,也是他的宗教思想中无法调和的矛盾的对立和冲突的反映。他的“无思之室”和“初思之室”,暗合了基督教伊甸园和失落园里人的处境;而他的美与真的联合,是希腊文化精神的体现。他的作品中和诗论中经常采用二分法,这和他的悖逆的宗教观的对立冲突有密切的关系。第三,济慈的诗歌中体现着更多地宗教色彩。1、济慈的前期诗歌创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时空连绵,崇拜“弗罗拉(花神)和潘”(牧神),太阳神和“祖国的缪斯”,在青春的祈愿中完成自己最初的宗教探索。2、他的三首叙事诗,济慈的宗教思想得以彰显,多神论思想和基督教精神虽然悖谬冲突,但他们也有很好的融合的底色——超越现实,完成救赎和飞升。日趋成熟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经历带给了作品更稳定的神性光芒。3、济慈的后期创作中宗教思想更加圆通,原先诗作中的人生困惑,已经转化成诗歌内在的动力,成为诗人持续关注的焦点:艺术之美、世界之真、真与美的沟通联合等等。他的宗教思想也在这种对终极问题的关怀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异教的神秘仪式和奇特的变形经历成为济慈独特的梦幻底色,而凌驾在梦幻底色上的是基督的受难意识和获得拯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