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冷战后印度经济政策的调整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自独立以来,历届政府的国家发展战略都是梦想成为大国。冷战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大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印度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对本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印度经济政策由一直奉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政策逐渐向注重发挥国民经济比较优势的自主经济增长政策转变。本文试图从印度经济政策的调整中探析冷战后印度经济发展的道路及其走向。 首先,分析了冷战后印度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有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格局的演变;印度国家发展战略的侧重点转变以及印度实现大国战略思想的演进等原因。接着,探讨了印度经济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实行以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发挥国民经济比较优势;推行多边经济外交政策;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并指出了印度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经济政策选择的独立性、产业升级换代的超前性和比较优势性及经济外交的多边性。然后,分析了冷战后印度经济政策调整的前景,并对印度经济政策调整的前景作了初步展望。最后,论述了冷战后印度经济政策调整给人们的启示。
其他文献
迄今对西夏驿传制度的研究尚未有系统成果,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交通道路的考述上,而对西夏驿、馆、传递本身与驿传制度鲜有论及。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文章从西夏驿传机构及其功能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制文明是中华早期文明的显著特征。在我国早期文明的夏商周三代中,西周社会的礼制文明相对成熟。礼器是礼制文明的载体,作为礼器的玉器在西周礼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为前四史之一,《汉书》具有重要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因其成书年代久远,经过历代传抄翻刻,形成了复杂的版本体系。 作为《
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宋代西北沿边蕃部的分布状况与汉姓蕃官的来源,认为宋代西北蕃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陕西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的党项、吐蕃族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遣使巡行是指皇帝派遣信任的使臣出巡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此制度萌芽于先秦时期的风俗巡使。随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遣使巡行突破了风俗巡使一般采集歌谣,了解民情的职能,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