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资源科学调查获得的数据是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本文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作为目标物种,以估计其资源量作为调查目标,根据2007年在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使用单拖网渔船调查获得的渔业数据,基于扫海面积法求算出各季节的三疣梭子蟹资源总量,使用克里金插值法预测三疣梭子蟹在各季节分布的“真值”,绘制出动态的资源分布底图。选取三疣梭子蟹资源调查使用的两种主要渔具——拖网和蟹笼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两种渔具渔获三疣梭子蟹时的算法,用于计算位于渔具捕捉区域内的每只三疣梭子蟹个体可能被捕获到的概率,利用算法计算得出的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符合实际情况。本文使用计算机模拟和重采样方法,对比了定点采样(Fixed-station sampling)、简单随机采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分层定点采样(Stratified fixed-station sampling)和分层随机采样(Stratified simple sampling)4种采样方法,每种采样方法有多种组合,称为采样方案;设置了9个、16个和24个采样站位,其中定点采样方案只模拟了16个站位的情况;拖网设置了1.5m、3.0m和5.0m三种三疣梭子蟹对网具的反应距离;蟹笼对比了每个站位500只、1000只和3000只蟹笼的效果;同时考虑了四个季节资源密度的差异。因此,拖网和蟹笼的各有96种采样方案,每种方案重复模拟1000次,对比对各方案的采样性能。通过对比各采样方案的调查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1.分层定点采样方法的采样效果优于定点采样方法、分层随机采样方法的采样效果优于简单随机采样方法;简单随机采样方法的调查结果更加客观;定点采样方法对动态变化的渔业资源的适应性较差。2.定点采样方法至少需要设置16个采样站位才能获得较为稳定的调查结果;简单随机采样方法中9个站位就能获得稳定可靠的调查结果;分层采样方法(分层定点采样,分层随机采样)调查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最高,16个站位的调查结果优于不分层采样方法(定点采样,简单随机采样)中24个站位的调查结果。3.不同生长阶段的三疣梭子蟹的活动能力不同,对拖网渔具的反应距离不一致:春季、夏季和秋季三疣梭子蟹的合理反应距离为5.0m,冬季的合理反应距离为3.0m。4.蟹笼渔具的作业时间会影响捕捉效率,本文模拟对比了蟹笼作业6个、10个和16个小时的调查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蟹笼的捕捉效率先是提高,随后反而降低。因此,合理的蟹笼作业时间为10个小时。5.对比了500只、1000只和3000只蟹笼的采样方案,发现它们调查结果的REE值和RB值的变化范围整体上小于2.00%,许多方案的变化范围小于0.50%,甚至在0.10%之内;随着蟹笼数量的增加,REE值或者RB值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蟹笼的数量对采样设计的效果没有影响,因此,出于渔船安全性的考虑,以及节约成本和保护资源的目的,在资源调查过程中可以使用较少数量的蟹笼。6.研究发现,三疣梭子蟹的资源密集区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程度更大,容易造成资源量的高估和产生异常值,例如本研究中的秋季;三疣梭子蟹的资源荒漠区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小,调查结果的稳定性高,例如本研究中的冬季。7.对比拖网和蟹笼96种采样方案的调查结果发现:蟹笼捕获三疣梭子蟹的能力具有上限,在资源数量较多的季节或者资源密度大的地区容易造成资源量的低估,适合于目标物种的资源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拖网渔具在资源数量较多的季节或者资源密度大的地区会造成资源量的高估,但是对采样方案的适应性均较好;整体而言,拖网渔具的采样效果优于蟹笼渔具。本文旨在为东海区三疣梭子蟹的资源调查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采样设计方案,同时,该研究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思路也能为其它海域和其它目标物种的采样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