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黄酮对蛋白质纤维的染色和多功能性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e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利用植物黄酮制备具有保健和环境净化功能纺织品的目标,本课题分别使用黑果枸杞、蓝莓、银杏叶和葡萄籽作为原料,主要通过乙醇/水提取法等获得了多种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提取液。在对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含量进行多项表征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浸染工艺使用植物提取液对羊毛和蚕丝纤维织物进行染色加工,成功制备了多种不同颜色的植物染色羊毛和蚕丝纤维织物,重点考察了染浴中的提取液添加量、染色温度和体系p H值等主要因素对染色羊毛纤维织物的染色性能(如表面深度、颜色特征和牢度等)和黄酮吸附量的影响作用,并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的功能性如抗氧化性、抗菌性和对水中六价铬离子(Cr(VI))的还原去除能力。此外,还对比了两种蛋白质纤维在染色过程和功能性等方面的异同点。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水提取法得到的植物提取液显示出更高的黄酮含量,并能够使染色织物获得更高的黄酮吸附量和表面深度。在染色过程中增加植物提取液的添加量和升高染色温度均有利于黄酮吸附量和表面深度的改善,而碱性介质不利于其染色性能的提高。四种植物染色织物都表现出良好的抗自由基、抗菌和对水中的Cr(VI)的还原去除特性,其中黑果枸杞和蓝莓提取液染色织物比其他两种提取液染色织物具有更强的功能性。并且染色织物的功能性与其黄酮吸附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银杏提取液染色羊毛织物的黄酮吸附量,能够使其接近或达到黑果枸杞和蓝莓提取液染色织物的功能性特别是Cr(VI)的还原去除能力的水平。与羊毛织物相比较,在相同条件下蚕丝织物更易于被银杏提取液所染色而得到含有高黄酮吸附量的染色织物,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功能性,尤其是对Cr(VI)的还原去除能力表现地较为突出。这些结果的取得不仅对于综合利用植物黄酮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污染,而且对于拓展植物黄酮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以制备环境友好型高功能纺织品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由于重量轻、比强度、比模量高、热膨胀系数低、不分层、抗疲劳等多种优点,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优先使用的先进承载结构材料之一。材料的结构健康监测是航天复合材料长期运行的重要保障。论文基于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s,CNT)纱线传感器嵌入材料内部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实时监测试件应力及损伤状况,针对CNT纱线传感器优化配置目标多、目标函数不连续问题,采用非支配邻近免疫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各种废水的排放量也在增加。自2015年起,国务院通过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些重点河流流域和区域先后制定地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除TN以外,各项水质相关指标几乎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一样,因而可简称为“准Ⅳ类”标准,而随着高排放标准的出现,超净排放这个概念由此而出。超净排放中准
学位
知识流动和共享的全球化驱动创新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科技和经济结构与版图。国家和城市的功能随之发生改变。在全球化的创新合作与竞争中,动态变化的全球创新网络逐渐形成。随着创新资源的聚集,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分布的不平衡性,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性节点逐渐浮现,成为国家或区域科技综合实力的代表,是转变增长模式的重要支点。而创新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资源,其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诞生、转化、流通和发展成为全球城市与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安全和人员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目前,有关区域尺度昼夜极端降水的系统性研究较为缺乏,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全球气候模式比CMIP5提供了更丰富的气候信息,但对区域尺度极端降水的历史模拟和未来预估能力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探究,此外长时间序列极端降水事件人口暴露度的动态变化还不清楚。长江三角洲地区(下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高度密集且
学位
氮污染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环境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人均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增加了氮素的生产和消费,加剧了全球氮循环规模,导致全球性氮排放日益严重。环境中氮污染导致的后果比碳排放更严重,会使全球变暖,影响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和臭氧水平,最终将改变自然界氮循环的格局和打破环境氮平衡。与此同时,持续增长的氮素消费加剧了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的困境,而克服氮污染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降低氮循环利用的
学位
艾草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其药用历史最为悠久。现代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挥发油(精油)、总黄酮等天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拥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本论文采用绿色制造方法从艾草叶子中提取天然抗菌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研究,考察艾叶精油与聚糖类物质的相容性,由此实现以艾叶天然抗菌成分为抑菌剂和以淀粉为基材的绿色抑菌纳米纤维制备,为中国优势特色植物资源中天然化合物的高值化应用进
学位
本研究对中国和尼日利亚的教师合作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尤为关注尼日利亚的教师合作。合作工作环境已成为组织的规范,并有利于有效的工作产生。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专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教师需要合作和分享想法,以有效地执行教学任务。此外,成功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之间的充分合作。然而,学校面临着将高度个性化的教学社区文化转变为有效的合作学习社区的挑战。虽
学位
噪声污染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污染。传统声学材料大多通过多孔吸声或共振吸声实现降噪功能。多孔吸声机制对频率较高的声波作用效果显著,所以传统多孔吸声材料的高频吸声性能优异,但中低频吸声效果往往较差。基于共振吸声机制的薄板、穿孔板等常规降噪板材可实现中低频吸声,但其吸声频带窄,只对特定频率噪声有效。在生活场景中,由于墙体阻隔作用,进入室内的多是中低频噪声,更重要的是,人耳对1000~3000 H
学位
玻璃纤维作为无机非金属纤维材料,有很好化学耐性和耐久性,在复合增强,保暖吸音,过滤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火焰喷吹法是一种生产玻璃纤维的工艺,通过高速高温气流对玻璃纤维进行牵伸,可生产出纤维直径达到微纳米级的玻璃纤维棉。目前,国内火焰喷吹法生产设备简单,自动化程度低,燃气能耗高。出于环保需求和降低成本的目的,许多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开始寻找替代能源代替天然气作为火焰喷吹生产线的燃气源,其中,焦化气是一种
学位
相变材料微胶囊(Micro PCMs)是以保护性囊壁材料包裹相变材料(PCMs)而形成的固态密封型颗粒,将相变材料用囊壁包裹形成微胶囊可以实现PCMs的永久固态化,解决PCMs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及其与周围材料界面粘合性等问题。针对目前Micro PCMs制备过程中存在周期长及高耗能等环境问题、有机无机复合囊壁微胶囊制备工艺复杂且不易控制、传统原位聚合法胶囊化机理有待阐明,其密封性需要提升等问题,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