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特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经济学者对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将其运用于经济增长实践。理论上,TFP的核算是认清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手段但结论却不一,关于中国城市ITF的核算也正处在起步阶段;现实中,金融危机的外在环境,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都促使我们认清现实经济增长模式以促进增长方式转型。本文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中国城市TFP的动态核算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本研究注重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结合,实证的核算的部分分为两部分:一是Malmquist指数核算城市的TFP动态特征及其分解;二是对各年度进行城市效率状态的核算,利用Multi-stage DEA模型得到了各年度的城市TFP和其分解(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核算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的TFP的总体动态特征,年度均值变化特征,各年度的效率状态对比等几个方面作了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城市在选定期间内经济效率状况、特征和规律。之后的章节梳理了国内的针对TFP影响要素的研究,对影响TFP变化的诸多因素作了总结,并依据核算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国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990~2006年期间城市TFP年均恶化下降了1.9%,1990~2006年期间,Malmquist指数呈现一个波峰一个波谷加上稳定平滑的特征;我国城市整体效率的变动特征基调平稳,2002年突降,为波谷形态:我国城市中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数量较多,占据较大比重;东部是生产率恶化程度最小的(-0.7%),其次为西部(-2.2%)和中部(-2.3%),东北地区在TFP的恶化程度最大;无论从整体均值上,城市分布特征还是年度平均和分区域的结果上看,都比较明确地表明,我国城市TFP恶化的主要来源为技术效率的下降,但技术变化指标也对TFP的改善产生轻微“拖累”作用;城市TFP的变动受到城市规模,人力资本,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外贸依存度,政府干预程度和金融深化程度等的影响;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模式要从市场经济中的制度约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产业集群模式、科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城市间的协调机制和引进外资的结构和质量等方面努力。  
其他文献
资产定价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高度关注的一个课题。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到套利定价模型(ATP)再到三因素模型,一系列经典的理论模型相继涌现。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