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绘制泥岩压实曲线,研究富县区块泥岩压实规律;运用等效深度法,计算泥岩过剩压力;详细刻画过剩压力发育形态,结合砂泥岩配置关系,建立油气运移模式;根据沉积、构造、储层特征与生排烃历史,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建立成藏模式,为评价油藏分布的有利地区服务。泥岩压实研究表明,延长组长9~长6发育欠压实,东部自长9顶至长7中部,西部从长9顶到长6下部出现欠压实,且西部欠压实程度相对较高。将过剩压力划分为四种类型:Ⅰ类和Ⅱ类为单峰型,过剩压力以总体向上减小为特征,Ⅰ类在长8中部,Ⅱ类在长7中部压力相对较小,所在井区长8、长7、长6油层组含油性好;Ⅲ类双峰型,发育两个过剩压力高值带,曲线以B字型为特征,长8、长6和长3含油性好;Ⅳ类为单峰型,过剩压力向上、向下均减小,长8油气显示好。过剩压力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烃类流体总是沿着压力减小的方向运移;同时高过剩压力带可作为压力封盖层,阻止下部烃类流体的向上运移或散失。研究过剩压力与含油性的关系发现,两高压段所夹的正常压力段或压力过渡段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部位;其次,高过剩压力带上下压力减小的过渡段也是勘探寻找的有利目标区。富县探区延长组油气成藏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储层特征和过剩压力的控制。沉积环境控制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平稳沉降和整体抬升使延长组地层平缓,只发育低幅鼻隆和少量背斜;物性好坏决定了含油饱和度的高低;过剩压力控制延长组下部油层组油气的运移、聚集,对上部油气成藏也有一定影响。延长组在纵向上形成“三层楼”阶梯式的成藏模式,长8+9与长7,长7、长6与长4+5为长7生油的近源超压成藏模式,而长4+5长2+3与长1段为长7供油的远源常压成藏模式。通过寻找分流河道砂体、高孔高渗带及低幅鼻隆部位,结合过剩压力分布、产能特征,在长8、长6及长3油层组优选出5个有利地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