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d在人体正常肝组织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Glisson's囊与纤维化区域表达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m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正常肝组织Glisson’s囊(Glissons capsule, GC)上C3d的表达,探讨C3d沉积的原因、机制及意义。   2.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 HBC)组织76例,伴有肝癌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 associated with hepatic carcinoma, HBC-HC)组织74例中假小叶纤维间隔(fibrous septum, FS)与GC上C3d的表达,探讨FS的纤维来源。   3.观察HBC、HBC-HC组织中炎症病理特征,探讨其与病程、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   4.观察汇管区炎(portAlactivity, PA)的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PA指肝脏的GC壁及内部的炎症。   【方法】   1.第一部分 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2006-2010年间存档组织蜡块。正常肝脏标本60例,所有标本分别行HE、网状纤维-Masson及免疫组化染色。肝脏标本全部做HE,网状纤维-Masson染色,HBsAg、HBcAg、IgG、IgM、IgA、C3d、C1q及Fib免疫组化染色,其中10例加做CD21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其他器官标本只做C3d和CD21染色。另取2例成人新鲜正常肝脏组织做IgG、IgM、IgA、C3d、C1q、及CD21胶体金免疫电镜(colloidalgold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CIEM)染色。   2.第二部分 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2008~2010年肝移植受者的病肝150例,其中HBC组织76例,HBC-HC的非癌处肝组织74例;肝癌分型为肝细胞癌7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4例,所有标本分别行HE、网状纤维-Masson染色,HBSAg、HBCAg、IgG、IgM、IgA、C3d、C1q及Fib免疫组化染色,其中10例加做CD21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正常肝组织肝包膜纤维层、GC及肝静脉外膜有不同程度的C3d沉积,主要在较致密的胶原纤维束上;83%(50/60)病例GC有C3d强阳性表达,C3d阳性胶原纤维束围绕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的周围以及整个汇管区外围。   2.正常肝组织比较结果:21~70岁组、3~20岁组C3d在肝包膜纤维层、GC、小动脉内膜、肝静脉外膜、肝血窦内皮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3岁组C3d呈阴性表达。21~70岁组与3~20岁组C3d的表达显著高于<3岁组(P<0.001);且21~70岁组GC与肝包膜C3d的表达显著高于3~20岁组(P<0.05)。   3.CIEM的C3d染色:胶体金颗粒疏密不均地散在沉积于GC胶原纤维之间,但并没有与胶原纤维紧密结合,小动脉内膜及肝血窦内皮细胞上也有少量沉积;CIEM的IgG、IgM、IgA、C1q及Fib染色GC均阴性。   4.正常脾组织脾包膜纤维层、脾小梁纤维鞘有C3d沉积(30/40例,75%),主要沉积在较致密的胶原纤维束上;小梁动脉和脾小体中央动脉内膜亦呈C3d强阳性表达(30/40例,75%);各种淋巴组织中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明区C3d呈不规则网线状沉积(61/73例,83.56%)。   5. 正常脾组织组间比较:21~70岁组、3~20岁组C3d在脾包膜纤维层、脾小梁纤维鞘、小梁动脉内膜、中央动脉内膜、淋巴滤泡的表达有显著差异;<3岁组C3d呈阴性表达。21~70岁组、3~20岁组C3d的表达显著高于<3岁组(P<0.001)。   6. 150例肝硬化组织60.67%(91/150)的FS呈C3d阳性,63.33%(95/150)GC呈C3d阳性。C3d阳性的FS无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与C3d阳性的GC纤维束在结构上互相延续。C3d阴性的FS显示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且与GC在结构上没有延续性。   7. HBC和HBC-HC两组中,大结节型肝硬化FS与GC的C3d阳性平均分均高于小结节型肝硬化,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混合结节型肝硬化的FS与GC的C3d阳性平均分介于大、小结节型肝硬化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   8. HBC和HBC-HC两组中,FS和GC的C3d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病理学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C3d阴性组的界板炎/小叶炎症活动度平均分、PA平均分及汇管区淋巴滤泡出现率均明显高于C3d阳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9. HBC和HBC-HC两组中,FS和GC的C3d阳性组与阴性组在临床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C3d阴性组的各项肝功能化验指标均显著高于C3d阳性组,病程时间也较C3d阳性组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0. 连续切片的网状纤维-Masson染色、C3d和CD21染色显示:C3d阳性FS从GC纤维发出,呈棕黄色,网状纤维-Masson染色呈墨绿色,阳性模式与GC相似。CD21染色显示正常肝组织GC纤维、肝硬化FS和GC纤维上均无C3d受体CR2(CD21)。   【结论】   1.正常人体(>3岁)肝组织GC呈C3d强阳性表达,是一种非免疫性/渗透性沉积;C3d可作为GC纤维的一个免疫标记物。C3d在脾包膜纤维层和脾小梁包绕小梁动、静脉周围的纤维鞘上C3d强阳性表达,阳性模式与GC相同。   2.C3d可以作为GC纤维来源肝硬化FS的一个免疫标记物。肝硬化FS与GC的C3d阳性组,炎症反应较弱,少见PA及淋巴滤泡,疾病进展较慢,肝功能较好;相反,FS与GC的C3d阴性组,常伴有明显的活动期炎症、PA及淋巴滤泡形成,其肝功指标均较高,疾病进展亦较快,肝功能较差。
其他文献
背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ldn lymphoma,cHL)是组织形态非常特殊的一类淋巴瘤,其肿瘤细胞-H/RS细胞约占肿瘤组织的1/100,该细胞Küppers等通过单细胞分析和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