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江西发生了严重的农村经济危机,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农民生活水平大幅降低、农村经济空前萧条等。这次危机大致经历了潜伏期、爆发期、恢复期三个阶段,具有复杂性、群发性、猛烈性、持久性等特点。产生这种经济危机的因素是复杂的:连年的自然灾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频繁内战的破坏、苛捐杂税的盘剥,江西的农村经济危机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巩固国民党在江西的统治,江西省地方政府在危机的预防、危机的应急、危机的恢复方面建立了一套应对危机的机制。这些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江西农村金融,促进了江西农村经济的发展,暂时达到了缓解危机的目的。但从危机管理的准备、反应、恢复三个阶段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化解危机的过程中,它耗时过长,付出的社会成本太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农民依然贫苦、农村依然落后、农业依然停滞不前,最终没能解决江西的农村经济危机。民国江西农村经济危机及政府的应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历史教训。本文认为,当前中国避免和化解农村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在于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危机预警、快速反应和恢复重建三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