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全球发病率居第二位的妇女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早期即可发生,是宫颈癌病人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为了进一步阐明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机制,本课题组前期对早期宫颈鳞癌(SCC)进行了cDNA基因芯片筛查,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8(IL-8)在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高3.4倍,推测其可能在早期宫颈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研究早期SCC差异表达基因IL-8在早期SCC中的表达及与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SCC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宫颈癌的个性化治疗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方法:首先,采用RT-PCR、组织芯片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ELISA等方法检测早期SCC组织中IL-8mRNA、蛋白的表达及SCC病人血清中IL-8蛋白的表达,并用组织芯片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早期SC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进行测定,探讨IL-8与早期SCC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其次,利用MTT、Boyden小室趋化实验、及细胞间黏附实验检测在人重组IL-8刺激作用下宫颈癌细胞的增生、趋化及与内皮细胞黏附率的变化;通过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IL-8促血管形成作用,研究外源性的IL-8在宫颈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最后,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IL-8cDNA基因片段通过脂质体转染入宫颈癌SiHa细胞中通过软琼脂糖集落形成实验,划痕迁移实验,Boyden小室趋化实验研究内源性IL-8对宫颈鳞癌恶性表型及迁移力的影响。 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中IL-8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织(P<0.05),且与SCC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251,P<0.05),推测IL-8可促进宫颈癌的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 体外实验表明外源性的IL-8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两者间的黏附作用,增强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力,且具有促进体外血管形成的作用。 将IL-8cDNA基因片段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后,软琼脂糖集落形成实验表明IL-8可增加宫颈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划痕迁移实验、Boyden小室趋化实验表明IL-8可增强细胞的迁移力。 结论:IL-8可能通过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生、迁移、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促进宫颈癌的血管生成等机制促进宫颈癌的浸润转移,部分是通过增强MMP-9的活性发挥作用的。但其确切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针对IL-8在宫颈癌浸润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为宫颈癌的个性化治疗寻找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