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供给和需求理论及供求非均衡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具体经济环境以及央行货币政策介绍了货币供求的现实情况。其次,本文分别从货币信贷角度和资产组合角度分析了货币供求的非均衡状态。在货币信贷角度的分析中,文章剖析了货币供需非均衡产生的原因和由于非均衡的不及时调整所导致的后果。在资产组合角度的分析中,本文分析了居民对安全性资产和风险性资产的需求随着外生经济变量的改变状况,以及当货币需求改变时所导致的货币市场非均衡状态。最后通过实证,求出了货币非均衡的调整速度,以来度量从1994年到2008年我国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的变化。通过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在货币信贷角度的非均衡理论分析中,发现利率管制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分配。我国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不合理的,其不利于货币信贷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非均衡调整。在资产组合角度的分析中,得出结论为2002年后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有效果的,其对居民货币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居民的资产组合发生了变化。货币供给受到控制,货币需求也相应增加,进而也影响到了货币供需的非均衡调整。
第二、利用非均衡调整模型和相关统计方法,得出了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非均衡调整速度。而且为了有不同经济时期的非均衡速度比较,我们将样本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并分别得出了三个时期的调整速度。最终实证的结果为,中国货币供求的调整速度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增大。中国货币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