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浮筏系统若干非光滑动力学模型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舰船浮筏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复杂抗冲隔振系统,由于舰艇结构与筏体均不能 视为刚体,尤其浮筏隔振装置朝着大型化、舱筏方向发展时,弹性结构模态向低 频方向移动,必然对隔振装置的低频振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而筏体、设备和壳 体结构的高阶振动模态同时也影响到中高频段的机械振动传递特性,这些因素将 影响到壳体振动与噪声预报的准确性,因此在建立数值模型时必须建立包括机械 设备与壳体结构在内的舰艇浮筏隔振装置的弹性体模型。 浮筏隔振系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而且还要满足抗冲击的要求。为 了限制冲击载荷引起的大位移,通常在隔振系统中附加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的出 现,使浮筏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光滑系统变为非光滑系统, 出现了设备和限位器的接触或浮筏与限位器的接触。接触问题在许多技术领域既 十分重要又难以求解,接触力学属于非光滑力学。另外,在浮筏系统中一些非运 转设备刚性地安装在筏架上,以此增加筏架与振动源设备的质量比,提高装置的 隔振效果。但是,这些设备受冲击产生较大加速度并同时承受较大惯性力,造成 固定件断裂,断裂后成为运动件,会产生运动件与固定件的摩擦与碰撞,碰撞振 动是典型的非光滑非线性动力学问题之一,增加了浮筏系统的动力学研究的难 度。浮筏隔振系统的模型研究不仅为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而且由于非光 滑力学是一个目前国内外普遍关心的年轻的研究领域,因此,浮筏隔振系统的非 光滑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即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一定的科学意义。 论文文详细研究了舰船浮筏系统的建模方法和动力学特性,主要内容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采用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和结构振动理论建立了具有弹性基础的浮筏系统 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弹性基础的模态进行截断,分析讨论了刚性基础和弹性基 础两种情况下的动力学特性,此模型弥补了以往建模中不考虑基础弹性的缺陷。 2、采用现代接触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带弹性限位器的浮筏系统的确定性非光 滑动力学模型,提出了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判别限位器的接触状态。同时以主变 流机组浮筏隔振系统为例,分析了限位器单向约束和双向约束两种情况下表现 出的冲击动力学特性,并讨论限位器间隙和限位器刚度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 为浮筏系统中限位器的设置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后计算时间大大 缩短。 3、应用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带弹性限位器的浮筏系统的随机动力学模型, 导出了系统的离散计算格式,该模型既有接触问题又考虑随机因素,理论上具 有一定的难度。并以主变流机组浮筏系统讨论了限位器单向约束和双向约束两 种工况下的随机响应,噪声强度以及激励频率对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的影响。 4、应用碰撞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浮筏系统在部分冲击受损后形成的碰撞振动 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离散动力学模型,导出确定性系统的碰撞庞加莱映射,并 采用非高斯截断技术导出随机系统的平均碰撞庞加莱映射。实例分析指出了噪 声可能增加受损后的小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碰撞,也可能减少小设备与筏体之间 的碰撞,噪声将增加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复杂性。 论文紧密围绕舰船浮筏系统中提出的亟待解决的力学问题展开,采取理论 推导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将丰富浮筏系统动力学学科的内 容,对工程应用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浮筏系统,弹性基础,限位器,非光滑,神经网络,碰撞振动,随机振动,动力学模型
其他文献
如同人类用五官感受周围的环境以及互动,冰冷的生产机械若要想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必须通过各色各样的传感器件反馈外界的信息并做出相应反馈,其中角位移的测量和直线位移测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摒弃.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就需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化和改革,只有对传统的语文教
<正>1996年10月,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这一发现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窖藏出土各类佛、菩萨造像400余尊,因数量多、种类繁、雕刻精美、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拥有责任心、爱心、宽容心、公平心、耐心、放手之心,用心育人.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已然慢慢地渗入大学生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艺术类大学生以及普通专业的大学生不管是在政治态度,还是在综合素质上均有着不
作为电动汽车充放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运营商和用户间具有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本文对电动汽车在利益交互模式下的智能充放电方式进行了系统化研究。首先从电动汽车用户侧的视角,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用户的行驶需求,将用户满意度定义为充放电成本与合理性的组合。连系电池使用成本,本文提出了以用户满意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电动汽车最优充放电调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权重组合模式下,用户满意度
随着微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为与之同步,深化教育改革,取得更好教育效果,需要高效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思政活动,使课堂更加灵活,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