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霉素对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养殖场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大部分以药物原形随粪尿排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试验通过向小麦秸秆和猪粪混合物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土霉素堆腐形成有机肥,利用酶活性分析法和Biolog微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霉素对堆肥过程中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以及含土霉素的有机肥对土壤中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含土霉素的畜禽粪便有效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所取得的研究结论如下:1.不添加土霉素(0mg/kg)处理的堆体高温维持了5d,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添加土霉素处理的堆体温度在整个堆肥期间未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2.在堆肥的第1d,土霉素量为35mg/kg的处理中纤维素酶活性显著低于CK,在之后的堆肥期间,土霉素量为35mg/kg的处理与CK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土霉素量为140mg/kg的处理中纤维素酶活性在堆肥的第3d之后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表明140mg/kg土霉素处理极大的抑制了纤维素酶的活性。在堆肥的第1-3d,土霉素刺激脲酶活性,土霉素量为105mg/kg的处理中脲酶活性最高。在堆肥3d之后,土霉素抑制脲酶活性。在堆肥的1-18d,土霉素进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堆肥18d后土霉素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3.对整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分析发现,在升温期和降温期,AWCD趋于稳定之后,0mg/kg土霉素处理的AWCD高于其他处理,而在高温期,70mg/kg土霉素处理的AWCD值是最高的。分析Shannon指数表明,在堆肥的升温期,土霉素降低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在堆肥的高温期和降温期,土霉素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通过对六大类碳源的分析显示,当土霉素的浓度达到140mg/kg时,能显著改变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种类。4.在盆栽试验第1d,添加土霉素的有机肥促进土壤脲酶活性,之后的盆栽期间,土霉素抑制土壤的脲酶活性;在整个盆栽期间,添加土霉素的有机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添加土霉素的有机肥促进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5.通过Biolog-ECO板培养土壤微生物的结果表明,添加土霉素的量为35mg/kg(A1处理)、70mg/kg(A2处理)的有机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其培养96h的AWCD值相比于对照分别下降了12.22%、15.66%,添加土霉素的量为105mg/kg(A3处理)、140mg/kg(A4处理)的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AWCD值,其培养96h的AWCD值分别分别上升了2.05%和8.31%。分析Shannon指数表明,A2、A3和A4处理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CK(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K和A1处理与A2、A3和A4处理对碳源的利用产生分异。
其他文献
<正>新闻回放:徐汇区举办正确规范使用社区健身器材培训班[来源:www.shanghai.gov.cn]为不断推动科学健身活动在社区中的蓬勃开展,树立市民正确规范使用社区健身器材的观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畜禽养殖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在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之外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元素,是我国农业面源的
<正>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听了贾志敏老师一节语文课后,撰博文《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盛赞贾老师的课:"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是一堂让
<正> 中外学者对我国南方石灰岩溶洞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按照以往的习惯,又可总称为广义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广泛的研究。最近有人(计宏
本文试图从机翼结构的结构完整性要求和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与压缩设计许用值的关系出发,探讨适用于机翼结构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要求,以及对碳纤维和树脂性能的相应要求。
TiO2是目前最具开发前途的催化剂,但对可见光的利用率低,本文的研究是对TiO2进行掺杂改性,提高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及其甲醛的降解率,同时对催化剂进行负载,解决粉末催化剂易
随着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企业合理应用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将员工从繁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核心事务,可整体提高企业办事的工作效率和对
采用2种不同品位的软锰矿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对模拟工业烟气进行脱硫。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等技术手段,对2种锰矿脱硫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表征,观
<正>气管切开术为外科常用手术,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建立新气道,辅助患者呼吸。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DT)为21世纪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技术新进展,具有快捷、微创等优点,对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