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1].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降低女性的生活质量、威胁其生命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攻克子宫内膜癌的愿望日益迫切,成为癌症研究的重点之一.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一个缓慢且复杂过程,一般认为,某些长期遭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女性高危患者,其子宫内膜可出现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的改变,在此基础进一步癌变为子宫内膜癌,这一过程可能参与如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基因的错配、遗传基因改变及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14],提示脂联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人们开启探索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关系的历程,从而达到子宫内膜癌的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延缓生命,提高女性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和Ishikawa中,脂联素对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而研究脂联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为脂联素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以2种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中分化)和Ishikawa(IK,高分化)为实验对象,通过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实验测定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有抑制侵袭转移的脂联素浓度(有效浓度);在脂联素有效浓度下,Western Blot检测MAPK、ERK1/2信号通路介导情况的关系与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脂联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1.1 计数穿过滤膜的细胞,计算抑制率.用浓度分别为0-5-10-20μg/ml的脂联素处理肿瘤细胞24h,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到,脂联素浓度大于5μg/ml时,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抑制率介于22.67%-77.35%(P<0.05),当浓度增加至10μg/ml时,抑制作用显著,侵袭抑制率随脂联素的浓度升高而增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1). 1.2 计数跨过标准距离的细胞数,观察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来判断侵袭能力.用浓度分别为0-5-10-20μg/ml的脂联素处理肿瘤细胞24h,通过划痕实验法观察到,在脂联素的浓度大于5μg/ml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跨过标准距离的细胞数,实验组降低(P<0.05).当浓度增加至10μg/ml时,抑制作用显著,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2). 2.脂联素对HEC-1A和Ishikawa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情况 不同浓度脂联素分别作用于HEC-1A和Ishikawa细胞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PK、ERK蛋白在2种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的相应蛋白(cyclinD1和E2)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当脂联素浓度大于10μg/ml时,对照组与实验组及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3.1、3.2).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APK、ERK1/2信号通路可以被脂联素抑制,达到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结论: 在有效浓度下,脂联素可通过进一步抑制MAPK/ERK1/2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无疑对于年龄较大、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毒性反应的患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