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一些长期积存的深层次矛盾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集中释放,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受侵害利益群体的不满情绪缺乏有效的宣泄渠道,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及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稳定大局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成为转型期地方政府治理的必然要求。相对于安徽池州事件、浙江瑞安事件、重庆万州事件、四川广安事件等,贵州“瓮安事件”无论是参与的人数、持续的时间、冲突剧烈的程度、造成的影响,都被视为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标本性事件”。本文通过对这一典型事件的研究,以期以小见大,由个别到一般,从中挖掘出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一般规律。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第二章为论文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包括群体性事件的含义、特征、产生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社会冲突理论、社会燃烧理论、羊群效应理论、政治参与理论等。第三章贵州“瓮安事件”的案例描述。包括发生的背景、发生过程和处置过程。第四章贵州“瓮安事件”的治理分析。在进行“瓮安事件”诱因分析、治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完善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防范机制、处置机制和善后机制等。第五章贵州“瓮安事件”的政府危机传播分析。包括问题分析及建立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的沟通机制。第六章“瓮安事件”的借鉴与启示。提出了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线路图。第七章结论。为本文的基本结论,同时作者也希望通过此文,能对地方政府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