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临床分析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临床特点及疗效;2.探讨 PPV后视网膜再脱离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病例来自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眼科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PPV后复发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患者。以上病例是曾经在我院和外院实施过PPV,手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30例(32眼),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复发 RD复位再手术时间、治疗方案、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的视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处理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综合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因、术前眼压、两次 RD复位手术间隔时间及手术方式对 PPV后复发RD患者二次手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分组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视网膜再脱离原因:(1)出现新裂孔 PVR发展牵引所致15眼46.88%(15/32);(2)增生膜致原孔开放7眼21.88%(7/32);(3)周边未封闭裂孔6眼18.75%(6/32);(4)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未贴伏3只眼9.38%(3/32);(5)新裂孔1只眼3.11%(1/32)。232例患者均再次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术前视力相比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随访6个月以上,2例RD再复发,手术成功率为93.75%,通过再手术视网膜复位。3不同性别、年龄、病因、手术方式及术前眼压对PPV后复发RD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无差别(P>0.05)。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是PPV后复发RD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论:PPV后复发RD的主要原因一次为PVR的形成与发展;新裂孔形成、MH未愈和屈光介质混浊而遗漏周边和隐藏在视网膜皱褶内裂孔等。随着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广泛开展,PPV后复发 RD病例更趋常见,但只要我们术前正确评定患眼玻璃体状态及其可能的发展方向。术中根据视网膜裂孔及 PVR情况,彻底清除 PVR增生膜,恢复视网膜活动度,选择适当的封孔方法和眼内填充物,采取并发症防范措施,术后注意护理及体位,以及积极治疗并发症,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一直处于沉闷,低迷状态之中,学生数学基础差,厌学情绪比较高,数学课学生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整个课堂教学陷入了困境。笔者认为对于中职的数学教学有必要去培养数学问题意识,从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意义、必要性、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意义必要性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一直处于沉闷,低迷状态之中,学生数学基础差,厌学情绪比较高,数学课学生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