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是指围绝经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患。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是目前困扰广大妇女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农村女性。了解其流行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村女性身心健康有着积极意义。本课题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对农村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探讨。目的:阐明当今农村经济社会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流行与分布特点;筛选和评价影响情绪障碍的主要社会因素和某些生物因素,并针对高危人群和目标人群提出干预对策等建议。方法:选择江西经济生活水平较好的靖安县和生活水平一般的分宜县为现场,以40-56岁的农村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先分层再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不同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三个行政村为调查单位。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实施面对面访问填写。采集部分确诊的情绪障碍患者和非患者血样,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其E2、FSH、LH三项激素水平并做出评价。情绪障碍的诊断采用目前公认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评分,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作出判断。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据613名40-56岁的农村围绝经期女性的情绪障碍调查结果提示,总患病率为27.9%(其中焦虑患病率为24.8%;抑郁患病率为14.7%。);生活水平较低的分宜县患病率(41.61%)显著高于生活水平较高的靖安县(14.92%);患病率有随年龄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在不同的文化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否则相反。患病率在体力劳动者中略高于脑力劳动者。从被查对象的躯体化症状分析,最常见的前三位症状是:骨关节痛、尿失禁、肌肉痛,另外还有头痛、耳鸣、阴道干燥、皮肤骚痒、失眠、易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613名女性的月经现况分析:月经正常者占53.8%;绝经者占30.2%;绝经平均年龄为51.20±4.24岁。情绪障碍者月经正常的比例为24.8%,远远低于非情绪障碍者的75.2%。三种激素检测结果表明,情绪障碍患者E2含量(71.03±31.88pg/ml)低于非情绪障碍者(79.60±36.43pg/ml);而FSH和LH含量则表现为患者(分别是28.89±24.79pg/ml,20.00±14.88pg/ml)高于非患者(分别是22.48±22.96pg/ml,16.70±15.49pg/ml)。与情绪障碍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分别是,危险因素:个人兴趣和爱好少(X22 ,OR=2.000)、婚姻状况欠理想(X4, OR=1.715)、近3-5年经历挫折较多(X15,OR=1.663)、缺乏体育锻炼(X23, OR=1.270);保护因素有:与家人共同居住(X9, OR=0.408)、经济状况较好(X7, OR=0.419)、对居住环境满意(X14, OR=0.517)、夫妻感情和谐(X20, OR=0.706)。结论:.1、我省农村围绝经期女性的情绪障碍患病率27.9%,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焦虑患病率(24.8%)高于抑郁患病率(14.7%。);生活水平较低的分宜县患病率高于生活水平较高的靖安县。在中年人群中,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2、围绝经期女性前三位的躯体化症状是:骨关节痛、尿失禁、肌肉痛。在所有被查对象中月经正常的比例是53.8%,偏高;绝经平均年龄为51.20±4.24岁,比全国平均水平(48.1岁)推迟了3.1岁。情绪障碍患者血中E2含量低于非情绪障碍者;而FSH和LH含量则表现为患者高于非患者。3.与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关系密切的影响因素有8个。危险因素有:个人兴趣和爱好少(X22 ,OR=2.000)、婚姻状况欠理想(X4, OR=1.715)、近3-5年经历挫折较多(X15,OR=1.663)、缺乏体育锻炼(X23, OR=1.270);保护因素有:与家人共同居住(X9, OR=0.408)、经济状况较好(X7, OR=0.419)、对居住环境满意(X14, OR=0.517)、夫妻感情和谐(X20, OR=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