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舱室大鼠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特点与容量复苏的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战争中坦克、装甲车等作战密闭舱室是战时主要的作战装备,也是被打击的重点,而世界范围内以公交车、地铁、公共建筑等人群聚集的密闭场所为主要目标的恐怖袭击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因此,无论平时和战时,密闭舱室环境爆炸伤发生率均较高。已经有大量研究报告舱室内爆炸伤重要脏器的损伤特点和机制,研究发现密闭环境内爆炸冲击波传播与开阔地爆炸不同,呈现复杂波特征,表现为冲击波在舱室内反射、叠加,多重压力峰值重叠,超压持续时间长,作用机体后造成的组织脏器挫伤重,肺、脑损伤发生率高。同时,爆炸可造成机体毁损,爆炸产生的弹片和舱体碎片可击中大血管,导致大量失血。因此,密闭环境内爆炸多造成复杂冲击波损伤合并不同程度的失血,重伤员比例高。休克是战创伤最终发展到多脏器功能衰竭必定要经历的阶段,其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灌注障碍,炎症介质生成、高水平氧化应激。了解战创伤休克发生、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开展容量复苏是战创伤救治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虽然有文献报告冲击伤、烧伤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的特点,但对密闭舱室爆炸合并休克少有研究。本项研究采用舱室爆炸实验装置,建立复杂冲击波致伤复合30%失血的大鼠实验模型,了解密闭环境爆炸合并休克的特点,探讨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以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检测肺脏中的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CSE/H2S)体系变化,观察肺、脑、肝等脏器损伤改变,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晶体、胶体、高渗盐液进行抗休克容量复苏,探讨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休克的复苏方案以及伤前给予外源性H2S供体对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所取得的主要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第一部分密闭舱室大鼠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特点研究大鼠分为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组,舱外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组和单纯失血性休克组。在与实际装甲车等比例缩小的模拟陆军装甲舱室,将400mg二硝基重氮酚(DDNP)柱状纸质点爆源距离大鼠胸腹部中心11cm瞬时引爆,迅速抽离舱内烟雾,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舱内压力变化并通过Origin7.0进行滤波和分析处理。然后由股动脉导管匀速放血, 30min放总血量的30%,模拟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舱外组将大鼠于开阔地致爆炸伤,余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与舱内组相同,单纯失血性休克组作为对照组不做爆炸致伤处理,仅由股动脉放血致休克,统计死亡率,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变化。应用SEDIMENTATION彩色微球沉淀法检测舱内组、舱外组不同时间点肺、肝、脑的血流灌注变化,检测血气、血浆炎症因子变化,观察大鼠肺脑含水率及肺、肝、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过氧化反应水平及肺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体系(cystathionine-γ-lysase/hydrogen sulfide, CSE/H2S)体系的变化情况。实验可见舱内组爆炸冲击波为复杂冲击波。与对照组相比,舱内组、舱外组大鼠休克中血压下降快,血压低,而舱内组变化更为明显。与舱外组相比,舱内组大鼠肺、肝、脑组织血流灌注水平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低,乳酸浓度高,且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开始下降的时间和乳酸浓度增高的时间早;血浆中TNF-α、IL-6浓度升高明显。解剖见舱内组大鼠60%存在颅底出血,肺、肝组织大面积淤血,存在明显的挫伤,而舱外组大鼠几乎不见颅底出血,肺、肝组织仅有少量出血点,无明显挫伤,所有大鼠均无腹腔重要脏器破裂及穿孔,肺脑含水率高于舱外组及对照组。舱内组肺MDA、MPO活性增加幅度大,H2O2浓度高,而SOD活性低(p<0.05或p<0.01),与此同时肺组织CSE活性和H2S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说明本实验舱内大鼠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稳定,可控性高,可以满足后续实验要求。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血压下降快,幅度大,肺、肝、脑血流灌注水平低,炎症反应明显,且合并多器官复合伤,组织损伤程度重,肺脏氧化应激水平高,肺组织H2S浓度与氧化反应水平密切相关,提示CSE/H2S体系可能参与了肺脏损伤及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过程的调节。第二部分不同类型液体的容量复苏及效果评价对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早期容量复苏。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羟乙基淀粉胶体组(HS)、7. 5%高渗氯化钠/6%右旋醣酐组(HS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记录平均动脉压变化;在爆炸伤后150min、210min、270min分别活杀8只大鼠,观察大体解剖,血压变化,检测各时相点大鼠肺、肝、脑血流灌注水平,动脉血气指标,血浆炎症因子浓度,计算肺、脑含水率,检测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过程中肺组织过氧化反应水平及CSE/H2S浓度变化,以评价不同液体容量复苏对休克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改善程度。实验可见:HSD可明显升高血压,增加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改善血气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同时也减轻了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p<0.05或p<0.01),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CSE/H2S体系的影响,容量复苏效果好。第三部分H2S外源性供体NaHS对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大鼠致伤前,由腹腔注射H2S外源性供体,随后静脉输注HSD进行容量复苏,其余检测方法与指标同第二部分。实验结果见早期给予NaHS (10mg/kg, ip)后,大鼠血压变化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但肺、肝、脑组织血流灌注增加,血浆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肺组织过氧化水平较单纯高渗氯化钠/6%右旋醣酐复苏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肺脑含水率下降明显(p<0.05或P<0.01),治疗效果较单纯应用高渗氯化钠/6%右旋醣酐好。上述研究结果提示1.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其发生时间早,血流灌注水平低,炎症反应明显,存在严重的肺、脑水肿和组织损伤,有严重缺氧、酸中毒,进展迅速,代偿能力弱,与舱外组及单纯失血性休克相比,休克休克程度重,预后差,死亡率高。2.7.5%高渗氯化钠/6%右旋醣酐(HSD)更适合密闭舱室爆炸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容量复苏,可有效升高血压改善肺、肝、脑组织血流灌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肺、脑组织。3.早期给予低剂量H2S(10mg/kg NaHS)可改善肺、肝、脑组织血流灌注,减轻炎症反应及肺组织损伤程度。
其他文献
课堂上很多老师会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深挖、探究。其实,这倒是同学们去探究知识从而获得科研能力的好机会。本文就是笔者一次认真的探究过程,与读者共享
马钢二铁厂4^#高炉晚期在冷却壁破损严重和设备老化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冷板A、B、C控制,尽量减少慢风、休风,保证全风操作及加强管理等措施,使得高炉晚期炉况顺行,达到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
冲击伤在现代战争中比较常见,也将是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主要伤类。水下冲击伤作为爆炸冲击伤的一种,在海上作战、作业时较常见,对人身的伤害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水下冲击波传
“太行八陉”自战国时期便是连接太行山东西晋冀豫三省的通衢要道,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职能需求,从而造就了诸多因古道而生的山地商贾驿站式乡村聚落,作为一种特殊的
回顾了塑料管道在燃气输配领域的应用发展,简要介绍聚烯烃的催化关键制备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国内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材制造国家标准(GB 15558.1)2015版和2003版对PE混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规模入侵中华大地,沿海沿江城市的沦陷,使得不少报馆遭到毁灭性打击。然而远离硝烟战火的后方地区民众却对战事甚感漠然,有些甚至被汉奸谣言所蛊惑蒙蔽。为保存报业实力,更为团结广大内陆地区民众,一批报纸从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进入到内陆的县市乡镇,以期发挥鼓舞爱国救亡热情,动员民众参与抗战的宣传作用。从工商业较发达地区进入乡村,面对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乡”报纸的生存与发展
一、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配送应具备的条件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差距,如认识、规模、网络、资源、成本、服务、管理、人员、关系、协议等.看起来,问题
知识、能力模型的构建,旨在探索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的内在联系,进一歩解读教育对学生成长、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形成机制,努力寻求学生个性发展、强势发展、未来发展之途径,探索
煤火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的巨大灾难之一。其治理主要采取“降温-阻化-惰化”的常规措施抑制煤燃烧,如注水,灌浆和其他灭火材料。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热棒在煤火中的移热效果以及半导体温差电技术转化效率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治理煤火灾害的同时实现煤火热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煤火的防治以及发展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设计煤火热能提取系统,并采用纳米流体工质,基液为水,分别配比5%、1
说明了工艺数字化系统(PDS)中工艺尺寸及其精度确定的意义.分析了已有的计算机辅助确定工艺尺寸方法的特点,研究了确定工艺尺寸的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机辅助确定合理工艺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