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肥胖儿童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d LDL-C)的水平测定,分析其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相关性,探讨sd LDL在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体检的56名肥胖儿童,同期随机抽选门诊健康体检的75名正常体重儿童。收集的131名儿童近期未服用影响血糖、血压、血脂等药物,既往均无心脏、肝脏、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并排除由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及中枢系统疾病等所致继发性肥胖。分组标准:1.根据《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BMI百分位曲线》分为肥胖组及对照组。2.根据收集的56名BMI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段参考值的P95的肥胖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三分位对肥胖儿童进行分组(第一分位,BMI≤23.38kg/m2;第二分位,23.39kg/m2≤BMI≤25.25kg/m2;第三分位,BMI≥25.26kg/m2),分为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记录性别、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blood pressure,BP),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 B)的含量。并留取静脉血2ml,贮存于-80℃冰箱,使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sd LDL-C(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化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肥胖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肥胖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24.27±3.55)kg/m2vs.(16.04±1.72)kg/m2]。2.肥胖组的LDL-C、apo B、TG、FBG、UA、Hcy、SBP、DBP、sd L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DL-C、TC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肥胖儿童sd LDL-C水平与LDL-C、apo B、TC、TG、UA、Hcy、SBP、DBP、BMI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8、0.372、0.287、0.354、0.337、0.481、0.408、0.531、0.516、0.338、-0.381,p<0.05)。4.对56例肥胖儿童根据BMI三分位分组,年龄及性别组成在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肥胖儿童BMI三分位递增,sd LDL-C、LDL-C、FBG、UA、Hcy、SBP及DBP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而apo B、TC、TG水平随着BMI的升高而逐渐升高,HDL-C水平随着之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分位与第一分位组间比较,指标中仅sd LDL-C出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1.肥胖儿童sd LDL-C、LDL-C、apo B、TG、FBG、UA、B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根据肥胖儿童BMI三分位分组,在BMI数值最高的第三分位组sd LDL-C、LDL-C、apo B、TC、TG、FBG、UC、Hcy、BP水平最高,HDL-C水平最低,说明肥胖儿童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2.经相关性分析提示肥胖儿童sd LDL-C与心血管风险因素具有相关性。且肥胖儿童BMI第二分位与BMI第一分位组间比较,指标中仅sd LDL-C水平出现显著变化,说明伴随肥胖程度增加,sd LDL-C更早出现差异,较其他血脂参数、Hcy、UA、BP等心血管疾病风险指标可能更为灵敏,sd LDL-C对儿童心血管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