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职业联赛的不断发展,各级别的体育赛事与日聚增,特别是足篮排等球类项目职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球场出现的观众流氓话语成为赛场上的不和谐“音符”,且愈演愈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山西汾酒队主场观众进行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尽可能收集详实的资料,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所收集的球场观众流氓话语进行分析,探讨其内容、分类、特点、发生语境以及球场观众流氓话语的成因。根据集群行为理论和ABC理论对球场观众流氓话语发生模型进行理论构建。在定性研究基础上,以定性研究资料为依据,编制《球场观众调查表》,并对山西汾酒队主场观众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球场观众对流氓话语的真实观点和看法。 研究结果显示: (1) CBA联赛球场观众流氓话语界定为:CBA联赛现场观众为发泄因球场内外各因素所引起的愤懑情绪,运用本土式污秽的字词或与性器官、性行为和受话者长辈有关的字词等通过辱骂、谩骂等方式,以伤害他人身心为目的的行为。 (2)定性分析结果显示:CBA联赛球场观众流氓话语分为口头禅、辱骂类和幽默讽刺类;其特征有流氓性、易发性、集群性、指向性和攻击性;其影响因素包括球场社会环境和球场观众自身。球场观众流氓话语的形成是观众在不同意识形态下对语境和话语做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即流氓话语的产生是观众基于球场环境内外部原因和个体的同意识形态进行选择的过程,该“选择”基于球场观众所具有的顺应性,这一顺应性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球场观众在球场的现实体验和对流氓话语的归因存在差异,且不同年龄的球场观众在球场的现实体验也存在显著差异。 (3)球场观众流氓话语是观众狂热、骚动的表现,即球场观众受到“榜样”模仿和群体感染而出现的一哄而起、转瞬即逝的、不稳定的、短暂的现象,属于球场观众集体非理性的盲从现象,也就是集群行为表现。因此,借鉴“禹”和“鲧”的思维,遵循“疏重于防,防重于堵”的原则从操作层面和制度层面提出CBA联赛球场观众流氓话语应对策略,即加强我国球场观众观赛组织管理和观赛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