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证据形式多样,有物证、书证、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七种法定种类,有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等学理分类。大量的司法实践经验表明:证明同一项案件事实,某一类证据往往比另一类更可能接近真实,更使人信服。例如证明犯罪嫌疑人A是否到过犯罪现场这项案件事实,A现场所遗留足迹的鉴定结论就比A的母亲声称案发时儿子是与自己在一起的证人证言更加可信,法官会认定A曾到过犯罪现场。简言之,因为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大于利害关系人的证人证言,所以应依鉴定结论证明的事实来定案。那么,利用证据形式上的特征来判断这些证据的证明力大小,不是可以作为人们认定案件真相的一个方法吗?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即证据的证明力强度,而利用比较全案证据的证明力大小来认定案件真相的方法,本文称之为“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这两点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结论。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有关证据证明力强度的法律渊源—两个司法解释,分析指出后法优于先法,并肯定了立法者力图营造我国证据证明力强度规则的苦心。进而结合第二个司法解释,从诉讼阶段、诉讼实质、诉讼功能、证明对象、证明主体五方面阐明了证明力强度的特点和概念。最后定义了“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即“庭审法官通过判断比较庭审中控辩双方所出示证据的证明力大小,针对案件中出现的存疑事实,排除或确定所存‘合理怀疑’,从而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的事实认定方法。”另外,本文还指出了证明力强度和证据资格、证明力的区别。第二部分谈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的价值,着重指出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弊端。利用证明力强度认定的案件事实是存疑事实,“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乃适用于“排除合理怀疑”,这样第三部分必须对“排除合理怀疑”这个证明标准作出说明。本文首先概述了证明标准的理论。接着运用这个理论批判我国刑事证据法“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历数了学界十五年来对“确实充分”的代表性表述,指出“确实充分”可以是证明目的、证明结果,唯独不是证明标准;其“客观真实”的理论基础也受到质疑。接着介绍了英美证据法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论述它以“无罪推定”为理论背景。最后,作者引用美国某法官的判决词“‘确实充分’可量化为10分,‘排除合理怀疑’为9分”,作为本部分的小结,制成一张证明标准百分制量化表。第四部分。利用上文结论逐项分析了第二个司法解释后,本文发现了其中的一项立法失误,重评新定了所涉及各类证据的证明力强度大小,并对原规定进行了扩展和补充。由此最终得到一套新的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规则,作为本文的司法适用建议。简洁起见,这套规则又被量化为一张等级表。根据三、四部分的结论,即一张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张等级表和一张证明标准百分制量化表,第五部分在论述了其概念、特点、原则后,也尝试将全文的结论—“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量化为数学计算的步骤、公式。并通过两个案例予以说明。
其他文献
新近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神经元存活和代谢的调节因子,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在促进神经元蛋白质合成、出芽生长以及神经突触的形成,维持脑内神经元的生长
金代汉族家庭尊崇佛道现象颇为普遍,为了能祈获家庭成员的福德果报,汉族家庭往往不惜靡费巨资于修建寺观、添置法器、立幢以及购买寺观度牒等宗教活动中,汉人崇佛的世俗功利
<正>科技点亮视界视界昭曜科技《科技视界》(旬刊)杂志诚征优秀稿件《科技视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科技旬刊。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主
目的对比观察加巴喷丁、皮质激素、神经阻滞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某院就诊的胸部或背部带状疱疹伴急性期神经痛病人共90例,分成3组,即观察A组(30例)、
目的:观察小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 SK)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小鼠认知功能和Aβ25-35诱导的海马
在指导区域城镇建设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两项非常重要的规划,它们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把土地作为基本的规划对象,二者应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与再就业,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就业再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大难题,亟待解决。但是,在我国当前经济体
汉赋风靡两汉达四百年之久,是汉代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也是中国韵文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文体。长期以来,人们对汉赋的研究侧重于儒家的社会教化,往往从政治功用的角度来解读汉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有着丰富而独到的文学思想。就丰富性而言,他有着汉代一般文论家不具有的理论的体系性;就独到性而言,他的
采用TG-DSC和TG-IR分析由对位芳纶短切纤维和沉析纤维制备的新型对位芳纶纸的热学性能和热分解产物,并借助Coats-Redfern热分析方法探讨其热分解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