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腾空垂转动作是武术套路比赛中重要得分技术之一,该动作需要运动员躯干部位有着较为强大的力量水平来支撑。而目前这项技术以人体膈肌以下髋关节以上核心区域作为训练首选,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垂直轴旋转的高难度动作,双肩、脊柱腰段、髋关节作为躯干纽带关系,任何一部位出现姿势异常,都将引起整个躯干力量出现代偿,最终影响到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完成情况。因此,通过研究武术腾空垂转动作,发掘运用贴近专项技术的躯干力量练习动作,通过功能性躯干力量干预后,以期提升运动员的动作表现。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综合专家意见和建议,设计更贴近专项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内容,以湖南师范大学武术套路队1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并对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12周的实验训练干预后,两种实验训练方法都能显著性提高运动员的躯干稳定能力,通过两组实验对象的组内增值个数与增长率显示,实验组躯干稳定能力提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能够发展人体肌群的对称性,更能有效的加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躯干稳定能力。2.在躯干力量测试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腰腹、背部肌群力量上组内增值趋同,但在躯干两侧肌群力量提升上实验组增长幅度较高于对照组。3.近似专项发力特征的功能性躯干力量训练能够提高实验组腾空垂转动作的质量,增进腾空垂转动作质量分,尤其是C级动作难度,对照组实验前后只有腾空垂转A级、B级动作质量分具有显著性提高。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都能够提高腾空垂转动作接步型的成功次数,具体表现在实验前后A、B级难度动作均值个数具有明显的提高,但在C级难度成功次数上对照组提升幅度远小于实验组。4.对实验前、后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实验前运动员无法有效传递躯干部位的肌群力量,躯干稳定能力较低,身体两侧发力不均衡,进行腾空垂转动作时通常出现身体姿态过度前倾、后仰、倒地等质量问题。通过12周训练之后,多维性与不规律的运动轨迹加强了躯干肌肉间协作收缩的能力,有效的刺激了运动员本体感受器,增进了实验组相关肌肉的稳定能力;躯干力量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是实验组躯干浅层爆发力提升幅度不明显,但对于躯干侧肌提升起到了一定效果;在进行腾空垂转动作质量上,实验组采用躯干专项动作模式改善了动作发力迟缓,通过躯干稳定肌和运动肌的协同合作,从而提升了腾空垂转动作质量分与成功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