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紧缺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水污染问题,更是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形势。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很多优化配水原则要么强调经济需求,要么强调水资源供给量,而忽视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之间内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资金保证。因此,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宏观经济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水资源投入产出方法中3类共计8项指数的计算,分析各行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情况及生产效益,从定量的角度刻画出宏观经济与水资源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内容包括:1、介绍了当前水资源形势及使用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缓解该问题的必要性。该方法在兼顾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大的目的,可以为有效缓解当前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提供政策依据。2、针对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区域经济及水资源的概况,分析了宏观经济与水资源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使用有效方法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的紧迫性。3、介绍了投入产出理论及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通过对原理的简要介绍,提出了使用该方法的意义。4、使用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方法,根据投入产出表及水资源公报等资料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计算指数包括直接耗水系数、间接耗水系数、耗水乘数;直接附加价值系数、间接附加价值系数、耗水收入乘数以及输出输入虚拟水等。5、分析计算结果,得出山东省各行业用水及生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有关水资源合理配置及行业调整的建议,为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显示:①农业、电力、造纸等行业的直接耗水量和间接耗水量均较大,且各行业耗水量大的原因各有不同;②机械行业耗水的经济附加值较高,符合节水型工业的策略;③通过输出输入产品,山东输出的虚拟水量较大,但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体趋势显示,1997-2007年,山东省各行业耗费的水资源量均呈整体下降的趋势,这与近年来大力实施节水政策密不可分。基于这些结论,山东省应①着重发展低耗水经济,控制高耗水行业的扩张,同时须保证农业等基础产业的顺利生产;②在缺水地区重点发展附加价值较高的行业;③通过出口高效益低耗水产品、进口一定量的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农业和工业产品,借助贸易的形式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必将有效控制和缓解山东省水资源紧缺的局势,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进而为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水资源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