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构形理论是一种以研究汉字本体的构形规律为目的的理论学说,它是对前人有关汉字形体结构的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其研究对象是各个发展阶段的所有汉字。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描写汉字由古至今形体结构的演变,从宏观上分析和展现不同发展阶段的汉字在构形上的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然后将这一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了其对于汉字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叙述和描写汉字形体结构的演变,分别展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小篆为主)、隶书、楷书在形体和结构上的不同特点,并通过纵向比较体现出汉字结构在演变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变化,诸如象形程度逐渐降低直至破坏、字形结构的不断简化、笔形由最初的线条逐步演变为固定的笔画等等;第二章在第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汉字的构形体系,它突破了汉字发展阶段的限制,揭示的是构建于不同阶段汉字之上的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现象,其内容包括:(一)汉字的构形理据。构形理据是指最初造字时人的主观造字意图的体现。早期甲骨文、金文象形程度较高,字形直描物象,因而这一时期文字的构形理据一般都很直接、形象。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不断降低,小篆以后的汉字的构形理据就转而依靠“义化”了的偏旁来体现,少部分汉字因形体演变而丧失了构形理据。(二)汉字的书写单位与构形单位。研究汉字书写单位笔画要涉及笔形、笔顺、笔画数等内容。汉字的构形单位是部件,研究部件知识有助于分析汉字的组合层次和结构类型,加深对汉字形体结构的认识。(三)汉字的组合类型。汉字有平面组合和层次组合两种组合类型,层次组合更为普遍。分析两种不同的汉字组合类型,便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汉字结构。(四)汉字的结构类型。古今文字学家对汉字的结构类型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卓著,本文择其要者分述之。第三章尝试性地探讨了汉字构形理论中的笔画部件知识、构形理据知识、形声字知识等在汉字教学上的应用,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系列有助于促进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创新点:(一)将汉字构形理论与汉字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索这一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二)对于汉字基础部件,末级部件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