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时间意象的美学解读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56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的客观存在,当我们把它引入到文艺作品中时,不同的文艺作品就赋予了它不同的姿态和内涵,于是时间作为意象便有了美的意蕴。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社会的日新月异,在文艺美学领域对时间的研究也应该不断深入。然而,有关其研究,目前学术界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论文尝试把自然科学时间和文艺时间相结合,生发出时间的特殊意蕴和功能,探究文艺对人和社会建构的意义和价值。论文以文艺学和人类学的学科思维作为基础,综合读者接受反应、社会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探究文艺中的时间。抽离、细化、剖析、融合具体作品中的时间,还原时间在文艺作品中的全貌,以审美的态度系统探求时间的存在和意蕴,从三个生成方面和对当下人文建构主题方面超越和创新,研究探究文艺中时间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从文艺中的时间富有美感入手,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作为意象的时间具有审美意蕴:时间创设与审美表达的意识形态话语,“共时”与“历时”层面的时间意象,时间对人文建构的作用。进而将审美时间分为:有形时间和无形时间,突出了有形时间的“展示”之美和无形时间的“内蕴”之美。随着对审美时间认知的深入,文艺中的“异质”时间与常态时间的差别及相互之间的融合都成为文艺创作中的新现象,不仅拓展了艺术表达的空间和领域,而且推进了艺术表达向更为自由的方向发展。而从“展示”时间到对时间“内蕴”提炼的转化,一方面显示了对时间的审美处理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对生命、生活的深度关注。最后,论文侧重分析审美时间的表达模式和内涵分析,从时间的表现模式、时间表达的内容模式和时间表达的细节模式三个方面分析模式之美。并简要概括审美时间的象征、历史内涵。时间美学美不但是“美在意象”、“美在生成”、更应该是“美在超越和创新”,在文艺领域,时间的审美探究更应该深入和深化,更应该探究时间审美意象的自然价值生成、精神价值生成和社会价值生成,以及对人文建构的巨大意义,从而促进文艺理论对时间审美理论研究的超越和创新,促使文艺作品对时间审美意象表达的超越和创新。
其他文献
论文分为三个方面:一,从辑佚方法和撰着体例上对《诗三家义集疏》和《三家诗补遗》进行比较,前者主要分为佚文的收录情况、收书范围、三家源流的归类判定、经注归类几个方面;二,比
关于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连用现象前辈学者很少谈及。就我们所见,专题研究程度副词连用的文献很少。截止到目前,涉及副词连用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副词与副词组合的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