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穿煤隧道揭煤施工过程中岩柱稳定性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ohuoz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隧道工程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穿越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性,部分公路隧道不得不从煤系地层中穿过,因此,瓦斯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特别是煤与瓦斯的突出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公路穿煤隧道在揭煤施工过程中预防突出所采用的方法是:在揭煤施工前预留一定厚度的安全岩柱,待对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实施防突措施后,再对预留的岩柱进行开挖施工,揭开煤层,因此研究煤层与开挖面间岩柱的稳定性对隧道安全施工和顺利的通过煤层区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工程意义。论文采用突变理论对岩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运用FLAC3D软件对华蓥山隧道西端揭煤过程中岩柱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隧道开挖后,会在开挖面附近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易导致岩柱在开挖面及前方一定距离的区域内发生破坏。随着隧道的掘进,煤层与开挖面之间岩柱厚度的逐渐变薄,当其厚度小于破坏区域时,易导致岩柱完全破坏,为煤与瓦斯的突出提供了条件。②在穿煤隧道揭煤施工过程中,采用尖点突变理论模型,分析了岩柱的几何尺寸、力学参数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岩柱的弹性模量越小、岩柱的厚度越小、隧道开挖面等效高度越大、垂直地应力越大,系统就越容易发生突变,导致岩柱的破坏失稳。③以华蓥山隧道西端揭煤施工为例,应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在掘进过程中煤层与开挖面之间岩柱厚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洞室周边的塑性区主要集中在隧道拱顶与底部区域,岩柱受塑性区影响的范围主要是开挖面及其前方一段距离的岩体,且随着岩柱厚度的变薄,岩柱受塑性区影响的范围也越大,根据分析结果,华蓥山隧道在揭煤前预留岩柱厚度应大于2.5m。
其他文献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李群贾思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齐郡益都县(今寿光人)。具体生卒年代尚不详。曾任高阳郡太守。在从政之余,博览经传,躬身实践,总结中国古代和北魏时期的农业生产
当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在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更是高居首位,在湖南长沙地区还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目的评价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21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手指关节活动度
自2002年建院以来,深圳研究生院根系哈尔滨工业大学,践行创新,在高瞻远瞩的管理团队和尽心尽责的全院师生的奋斗中稳步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
<正>目的:探讨大黄素和大黄酸诱导体外培养的角质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和酶标仪检测亚二倍体细胞和片段化DNA。结果:大黄素或大黄酸作用的角质形成细胞,
会议
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对测绘学科教学的要求,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并对高校培养房产测绘人才综合能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根据国内电网运行的模拟式相差高频保护装置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按模拟式相差高频保护实现途径实现数字式相位比较式保护存在的难点,同时分析了通道存在的问题并考虑采取的相应
探讨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严重程度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中心确诊治疗的RA患者200例,依据RA关节功能分为Ⅰ级组(52例)、Ⅱ级组
物联网带来了全新的信息产业浪潮,在国际上的发展方兴未艾;在国内,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计划,我国也正式将物联网建设升级为国家级战略,视其为振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