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也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还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及贫富差距过大,失业人口众多,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大型企业无法完成,发展中小企业势在必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经济增长、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技术创新、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内部条件不足,缺乏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竞争力弱,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短寿”的现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与竞争渐趋全球化、消费者需求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需要中小企业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大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又不断的挤压着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积极寻求一种既能保持自身的独立地位,又能整合和利用其他企业(包括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来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快速反应、灵活机动的经营新模式。虚拟经营模式的出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虚拟经营强调借用外力,实现资源互补,突破了传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是继产品经营、资本经营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中小企业采用虚拟经营模式,发展和壮大自己,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本文以交易费用理论、价值链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重组理论、合作竞争战略理论、新木桶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中小企业虚拟经营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虚拟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从市场机遇的识别,战略环节的选择,合作伙伴的选择,虚拟经营具体运作模式的选择,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几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实施措施。最后构建了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实施虚拟经营模式的内外部支撑条件。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人们加深对虚拟经营模式的认识和了解,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采用适宜自身发展的虚拟经营运作模式、合理的模式运行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提供参考。期望国家和企业积极创造有利的支撑条件,为有效实施虚拟经营模式提供保障。笔者相信,随着企业外部经营条件的渐趋完善和内部制约因素的不断改善,以合作、借力为理念的虚拟经营模式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