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往音乐课堂是朱玉江将交往哲学理论与音乐教育相交叉提出的音乐课堂模式,又称对话式音乐课堂。交往音乐课堂以平等性、尊重性、合作性和共享性为基本条件,以言语有效性、反思性和现实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互构为教学策略。笔者将其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深感其对打破传统师生地位、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音乐感受力的显著作用。但根据笔者在本科阶段时的心理学学习经验,发现师生的某些心理惯性难以突破,这成为了交往音乐课堂实现的阻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状态是能否实现交往音乐课堂的关键。交往音乐课堂有着哲学的思维指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心理学不断为其支撑,才能保证交往音乐课堂的顺利进行,达成甚至超越创设交往音乐课堂的目的。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在众多心理学派中,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其派生出的积极心理学与交往音乐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思想内涵,都是以发掘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和增加生活的积极体验等为目的,以主体间性、有效对话和积极成长等为思想内涵。将人本及积极心理学融入交往音乐课堂,可以使交往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更易实现。本文从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作为全文的引入,论述交往音乐课堂与人本及积极心理学在思想内涵上的共性与互助。第二章论述与交往哲学理论有着共通思想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派生出的积极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观、关联整合与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心理流畅体验、积极情绪、积极自我与积极动机对交往音乐课堂的实践启示。第三章从教师心理建设和教学态度两方面阐述了心理学视角下交往音乐课堂的音乐教师特性及作用。第四章论述了人本及积极心理学中的思想、心理规律和体验对交往哲学理论指导下的交往音乐课堂模式的丰富,分为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建议、教学方法建议、师生评价和教学片段设计四小节,旨在使师生轻松愉悦地交往,清醒创造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