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于1949年的小说《一九八四》被誉为奥威尔的代表作。在《一九八四》中奥威尔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噩梦般的世界:极权主义对人性采取了极度野蛮残酷的压制。小说警惕世人提防专制统治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奥威尔把与社会不公正、社会压制和极权政治作斗争作为作家的责任。他对政治的理解绝不僵化,不局限于任何狭隘的主义。他表达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内心感受而不遵从任何意识形态和政党。他用写作来反对各种形式的极权政治的主题只有一个:个体的困境和他们企图获得救赎的悲剧。在小说《一九八四》中,奥威尔创造了温斯顿这个人物形象。长期以来,温斯顿被看作作者自我的投射。他们在与极权和自身局限的对抗中都经历了抗争和妥协。所不同的是,奥威尔最终凭借自己的艺术创作取得了胜利。这篇论文旨在研究奥威尔在真实世界和温斯顿在虚构的极权社会中的困境从而找到出路。这篇论文的创新处有三:一、首次将奥威尔和他创造的一个人物的生活经历在极权社会的背景下进行比较,试图揭示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二、通过这一对比,去发现单独的个体在极权社会中究竟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三、为探讨奥威尔关于极权主义的政治意识以及《一九八四》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除了序言和结语,这篇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序言中,将介绍奥威尔的文学成就和创作《一九八四》的社会背景,概述有关奥威尔和《一九八四》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目的和论文结构。第一章由三节组成:在第一节中,通过对奥威尔的散文《如此欢乐的童年》的分析,说明从童年时期在圣浦路斯上学开始,奥威尔已经有了强烈的反权威的意识,这对他今后对极权的痛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二节简要的介绍了奥威尔从缅甸的大英帝国殖民警察到反极权战士的转变历程。第三节分析了奥威尔作为一个政治作家的局限性。第二章集中讨论《一九八四》的主人公温斯顿,包括他的反抗与妥协。本章首先介绍温斯顿所生活的噩梦般的社会,然后论述了他的自我寻找和自我救赎,最后分析了他最终的妥协。第三章试图找到奥威尔和温斯顿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分析二者失败的原因,并讨论了个体在极权社会中的责任。最后一部分是对整个论文的概括和结论,认为奥威尔和温斯顿通过实际行动对自己关于极权社会中个体的责任的理解作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