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讨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非EMs)中以及由此构建的梯度量化小白鼠模型的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变化,研究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EMs组和CINⅢ组各20人(病理确诊均为分泌晚期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以及分别由两组患者内膜组织构建的梯度量化的小白鼠模型(0.2g组,0.4g组,0.6g组)的异位病灶组织。每一分组中采用标本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探讨ERα和ERβ与EMs发病的关系。结果1、EMs组及NEMs组种植率分别为:0.2g组:60%,15%,P<0.05;0.4g组:100%,85%,P>0.05;0.6g组:100%,100%,P>0.05。病灶体积分别为:0.2g组:2.25±0.69mm~3,0.38±0.21mm~3;0.4g组:11.43±2.14mm~3,5.83±0.69mm~3;0.6g组:21.56±3.40mm~3,12.01±2.46mm~3,各组均P<0.05;两组内不同内膜种植量种植率比较:0.2gVs0.4g:P<0.05,0.4 gVs 0.6g:P>0.05;病灶体积比较均P<0.05。2、ERα在EMs在位子宫内膜中表达86.7%,高于相应异位病灶中的表达(0.2g组:46.7%;0.4g组:56.7%;0.6 g组:56.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于NEMs组的在位内膜表达(56.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NEMs组在位子宫内膜表达同样高于相应的异位病灶(0.2g组:43.3%;0.4g组:43.3%;0.6g组:50%),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ERβ在EMs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66.7%,低于相应的异位病灶中表达(0.2g组:90%;0.4g组:86.7%;0.6g组:86.7%),有显著性差异,P<0.05。ERβ在EMs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66.7%,高于NEMs组的在位内膜表达(3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NEMs组,异位病灶中的表达(0.2g组:50%;0.4g组:63.3%;0.6g组:60%)均高于正常在位内膜,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EMs组在位内膜与NEMs组相比,在位内膜有更强的异位种植能力,且随种植量的增加而增加,支持在位内膜理论。2、EMs中,在位子宫内膜中主要表达ERα和ERβ,而在腹腔异位病灶中主要表达ERβ,ERα表达受限。ERβ表达增加有可能在异位病灶的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3、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特别是ERβ,可能为EMs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