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波-波相互作用的观测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德国SOUSY VHF雷达(69°N,16°E)观测数据研究极区夏季中层顶区域半日潮汐的结构和变化特征,行星波-潮汐-重力波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中层顶以上高度背景大气的不稳定性;并采用武汉中雷达(30°N,114°E)观测数据研究中纬冬季低热层存在的潮汐谐振分量之间的共振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工作如下:Ⅰ)Lomb-Scargle谱分析表明半日潮汐是极区夏季中层顶区域最强的优动分量,并且经常处在被扰动的状态;其径向分量的相位一般比纬向分量的相位超前π/4~π/2(相当于1.5~3小时)左右,从而水平扰动速度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显示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特征;其水平扰动速度矢量端点在4.8km高度范围内变化的轨迹近似呈半个椭圆并随时间顺时针旋转,说明波等相面向下移动,波能量向上传播.半日潮汐波垂直结构参量值在纬向和经向风中随时间的基本变化趋势一致,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Ⅱ)尝试根据波-波共振非线性相互作用与因不稳定导致的波耗散等动力学和能量学过程来解释观测到的中层顶区域大气波动全(大、中、小)尺度频谱随高度变化的主要特征.发现无论在极区还是中纬度,波-波共振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中间层或低热层波动传播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物理过程,它明显地导致波能量在波谱中再分配从而改变波动的能谱结构.Ⅲ)纬向风场随高度的Lomb-Scargle功率谱等值线图表明35h行星波、周日潮汐、半日潮汐和1/8 cph潮汐是极区夏季中层顶区域占优势地位的大气扰动.对频率组合的检验发现存在多个满足频率共振条件的三波组.双谱分析表明大多数双谱峰代表潮汐谐波之间或潮汐与行星波或重力波之间的相互耦合,而双谱峰的高度变化反映了波-波相互作用的局地变化.Ⅳ)经向风场的Lomb-Scargle归一化振幅谱表明,周日、半日和1/8 cph潮汐是中纬冬季中层顶区域占优势的大气扰动,此外,1/6cph潮清晰可见,1/4.8 cph和1/4.0 cph潮汐也可以被识别出来.
其他文献
该文详细分析了MPEG-4多媒体编码标准的应用范围、MPEG-4标准的组成结构和视频编码工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对MPEG-4标准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传统的编码和解码架构,首
《筝箫吟》是我国著名钢琴家储望华先生在1961年创作的一首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前奏曲”,作品融合了西方传统技法和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本文将重点从作品意境、和声、调式与曲
该文对钻孔雷达进行了综述,包括钻孔雷达的发展历程、优点、工作原理、发展现状等.有耗介质的基本电磁参数对研究地下电磁波的传播规律非常重要,该文对无限均匀各向异性介质
20世纪80年代勘探地球物理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时移地震监测技术.时移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对地下储层孔隙中流体的温度、压力、体积变化等流体属性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进
采用砂培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大豆根系形态和氮磷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均比正常供磷条件下增加,从而增大了
该论文课题来源于"十五"联合科技攻关项目《川西坳陷上三叠统裂缝特征及预测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讨论了一些有关模糊推理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一些常用
解析了数控生产中因为程序导致的差异以及缘由,研究了降低这些差异的措施。讲述了使用这些手段有用的提升生产精准度以及更科学的运用数控机床。 The differences caused by
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是研究电离层状态变化和高频信道传输特性的有力手段.基于软件无线电概念的数字化探测系统中,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雷达系统中设计信号流程和时序控
卫星两行轨道根数(TLEs)包含了空间飞行体的6个平均轨道根数,利用轨道模型可以精确地确定和预测飞行体的位置和速度.截止到2014年2月份,人们已对将近40000颗卫星做了记录,累积了
我感悟很多,收获也很多。首先我感到幸运,北京主办方对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怀,让我体会到作为育婴员的社会价值,体会到职业女性的社会地位。我当时不是很想参加,觉得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