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动态监测血清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UCH—L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的变化以及颅内压(ICP)的波动。观察分析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者ICP及血清UCH-L1, GFAP浓度变化的影响,从而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2月伤后24h内收入我科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动态监测颅内压,同时每2小时记录颅内压数值。并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48h,72h,5d抽取外周静脉血4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UCH-L1、GFAP浓度。两组患者除亚低温组给以常规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均相同。所有患者6个月后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UCH-L1, GFAP浓度均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态监测显示,亚低温治疗各个时间段,亚低温组患者血清UCH-L1,GFA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治疗后患者颅内压动态监测提示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3.33%,明显优于对照组30%(p=0.008);亚低温组死亡率为10%,低于对照组26.66%(p=0.029)。亚低温组上消化道出血7例,对照组13例(p<0.05);亚低温组血糖增高16例,对照组24例(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特异性损伤因子UCH-L1、GFAP的浓度水平。同时,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颅内压。因此,亚低温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明显降低脑特异性损伤因子,降低颅内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