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裸支架在在植入人体后,材料中金属离子的释放会引起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以及血栓等问题,致使内膜增生和支架内再狭窄,因此人们通常会借助表面涂层的改性方法,改善血管支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低狭窄率。聚碳酸酯,如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因其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机械性等特点,可作为高分子涂层应用于血管支架表面,但其血液相容性仍然有待提高。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是一种两亲性分子,其中磷酰胆碱基团是起到抗凝血的主要作用。将MPC与其他聚合物材料相结合可制备出满足不同血液接触材料各方面需求的磷酰胆碱聚合物。本文首先利用合成含双键的三亚甲基碳酸酯衍生物,5-甲基-5-烯丙氧基羰基-1,3-二噁烷-2-酮(MAC)与三亚甲基碳酸酯(TMC)本体聚合制备出聚合物两种不同组成比的双键修饰的共聚物PTMMAC3和PTMMAC1,然后用1,2-乙二硫醇与双键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将MPC分别接枝于PTMMAC3和PTMMAC1侧链中,合成出磷脂仿生改性的聚碳酸酯材料PTMMAC3-PC和PTMMAC1-PC,应用FTIR、MS、XPS、1H-NMR、31P-NMR、GPC和DSC对上述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在316L医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磷脂仿生聚碳酸酯涂层,应用WCA和SEM对涂层的亲疏水性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涂层PTMMAC3、PTMMAC1、PTMMAC3-PC和PTMMAC1-PC样品组之间的亲疏水性无明显差异,但相对于PTMC涂层和316L SS表现出更高的疏水性;PTMMAC3、PTMMAC1、PTMMAC1-PC和PTMC涂层表面光滑均匀,而PTMMAC3-PC涂层表面有少许磷酰胆碱基团的团聚;血液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磷脂仿生改性的聚碳酸酯在抑制血小板粘附和激活、纤维蛋白原粘附与变性上都优于没有磷脂修饰的聚碳酸酯,但是细胞相容性较差。为进一步提高磷脂仿生聚碳酸酯的生物相容性,在PTMMAC3-PC和PTMMAC1-PC涂层表面分别固定了特异性多肽(TK-14)。ATR-FTIR和XPS检测结果表明,TK-14在磷脂仿生聚碳酸酯涂层表面固定成功;应用WCA和SEM对涂层的亲疏水性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固定TK-14后涂层水接触角无明显变化,涂层表面出现凹痕和溶胀现象;血液和细胞结果表明:固定TK-14的涂层的血液相容性有所降低,但依然优于SS和PTMC;涂层表面固定TK-14能特异性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综上所述:本文成功制备了磷脂仿生聚碳酸酯,并在316L医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磷脂仿生聚碳酸酯涂层,并对其进行了材料学表征和以及体外生物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利用涂层表面未反应完的双键作为反应位点在其表面固定特异性多肽(TK-14),结果表明在涂层表面固定TK-14能特异性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本文提供了一种抗凝血性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所制备的磷脂仿生聚碳酸酯能够为植入材料的多样化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