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园——论《兔子四部曲》中哈利的家园意识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学”表明文学是一门书写“人”的学科,那么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就可以以人为角度。然而“现代人已经处于无家可归状态,”因此,对家园的寻找已势在必行。兔子四部曲恰是书写了兔子对家园的寻找过程,本文正是以人学为理论基础、以家园意识为切入点着手分析兔子四部曲中哈利的“无家可归”状态和“寻找家园”的过程。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定义将人的本性欲求具体化为符号。在小说中,兔子正是通过金钱、爱情、想象和宗教的符号来争取“有家可归”,实现家园意识。兔子对金钱的拥有使得物欲被满足,但这并没能促成兔子家园的建立,相反,兔子的精神世界却更趋空虚和焦虑;在寻觅爱情的过程中,兔子因为不知道寻找怎样的爱情而陷入对性爱的无休止追求,这样的通过性爱证明自身存在的“被误导的爱情”亦不会帮助兔子建立家园;于是兔子沉迷于想象之中,试图在想象中寻找到家园,但是现实的残酷性打破了兔子的幻想;此时兔子选择依附宗教,但“上帝已死”又如何帮助兔子找到精神家园?在如此无着落的情况下,兔子并没有绝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死亡,试图在死亡世界中建立起新家园,藉此得到灵魂的永生和心灵的绝对自由。在此意义上,兔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死亡,并赋予了死亡以新的生命内涵。兔子“寻找家园”是因为精神家园的破碎,而破碎的原因是其对家园意识认识的局限性和美国残缺的社会时代文化双重挤压的结果,本文依此深入分析,既揭示出了美国精神和文化的残破失落,同时也给个体的后人提供了一定的生命启示。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对维吾尔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维吾尔族网民来实现的。目前,维吾尔族网民在创造网络文化上面临诸多困境。我们必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推动维吾尔族网民更加科学有效地使用互联网,促进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维吾尔族网民;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建国之初,新政权的领导者将工作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文艺理念、政策的传播需要有相应的载体作为媒介。在物质、精神条件匮乏的社会大环境中,报刊的作用尤其显得重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