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它以其提升人类幸福感为优势,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及学者也因此改变原有以病理性筛查为主要方式的消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视角,采用问卷法对郑州某高职院校258名学生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教育措施。(1)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整体情况发展良好。(2)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幸福感在家庭所在地、好朋友数量上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在好朋友数上量存在显著差异,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显著差异。(3)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中呈两两相关关系,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呈正相关,积极心理品质与幸福感呈正相关。(4)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存在预测作用,且达到显著水平。社会支持在积极心理品质与总体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提出教育者应关注并开发学生的积极资源、努力为其提供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增强积极情感体验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良性的师生、同伴互动关系以提高其社会支持,从而提升幸福感的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