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和衣原体是两种人兽共患的病原,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生命健康。猪是弓形虫和衣原体共同的易感宿主,在两者的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IHA对江西猪弓形虫病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猪弓形虫感染率为22.9%(282/1232),保育猪(3.7%)与仔猪(7.3%)没有感染差异(P>0.05),而哺乳母猪(OR=15.426,95%CI=6.768-35.159, P<0.01)、空怀母猪(OR=13.734,95%CI=6.430-29.339, P<0.01)、怀孕母猪(OR=11.501,95%CI=5.331-24.811, P<0.01)、种公猪(OR=9.019,95%CI=3.801-21.401, P<0.01)以及后备母猪(OR=4.925,95%CI=2.065-11.745, P<0.01)的感染风险均高于保育猪。在春季(OR=1.709,95%CI=1.134-2.574, P=0.01)和夏季(OR=2.069,95%CI=1.341-3.192, P<0.01)猪的弓形虫感染风险高于冬季,而在秋季(16.8%)和冬季(16.7%)猪的感染并无显著差异(P>0.05)。这是江西猪弓形虫病的首次血清学调查,它表明江西省猪弓形虫感染较为普遍。猪肉是人感染弓形虫的重要来源,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猪弓形虫病的防制。本研究第二部分采用IHA对江西省猪衣原体病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猪衣原体感染率高达58.59%(539/920),11个地区(33.33%-90.91%)和6个猪群种类(22.78%-80.89%)均发现有衣原体的感染,且感染率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江西省猪衣原体感染较为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第三部分用半套式PCR对来自江西、吉林、重庆、四川及广东5省(市)的138份猪肺门淋巴结组织DNA进行弓形虫B1基因检测,用PCR-RFLP法在11个位点(SAG1、SAG2、 SAG3、5’+3’SAG2、BTUB、GRA6、c22-8、c29-2、L358、PK1及Apico)对阳性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34份DNA为弓形虫B1基因阳性,但仅20株弓形虫有完整的PCR-RFLP数据,其中16株为ToxoDB#9型,3株为基因Ⅰ型,1株为基因Ⅱ型变异型。这是我国猪弓形虫基因Ⅱ型的首次报道,也是江西、吉林、重庆及四川猪弓形虫基因型的首次研究和报道,结果进一步证实ToxoDB#9是我国弓形虫的优势基因型。本研究第四部分以江西某猪场疑似病死猪的肺门淋巴结为材料,经小鼠接种和连续传代分离得到弓形虫TgPJX13株,用半套式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得到弓形虫特异的B1条带,测序表明TgPJX13株扩增片段序列与NCBI发表的弓形虫B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通过PCR-RFLP分析,确定TgPJX13的基因型为ToxoDB#9。江西猪源弓形虫TgPJX13株的成功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毒力及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总之,本研究采用IHA对江西省猪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采用PCR-RFLP研究了我国部分地区猪弓形虫的基因型,通过动物接种试验分离得到一株江西猪源弓形虫,不仅填补了我国猪弓形虫和衣原体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